[实用新型]一种个体化颈托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1324.0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4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雍;费琦;王炳强;李东;李锦军;李健;林吉生;王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55 | 分类号: | A61F5/055;B33Y10/00;B33Y80/00;B33Y7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孟祥斌,李红伟 |
地址: | 10006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个体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矫正类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针对颈部受到伤害后的一种矫正类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个体化颈托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颈托是颈部受到伤害、颈椎术后固定或者颈椎病辅助治疗时使用的一种医疗器具,能起到制动和保护颈部,减少神经的磨损,减轻椎间关节创伤性反应,并有利于组织水肿的消退和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的作用。颈托可应用于各型颈椎病及颈部损伤,对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颈椎间盘突出症、交感神经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更为适合。
现有的颈托不具有个体化的设计,只有很少的型号(如大、中、小)通过自我调节来实现不同患者的需要,但是对一些颈部短粗的患者往往不合适,起不到固定、维持生理前凸和术后稳定的疗效。再者,目前颈托的设计大多为封闭式,且材料多为塑料、乳胶等,往往因为不透气造成患者使用时舒适度低。
随着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针对患者自身的个体化治疗器械开始出现并开始广泛应用,个体化的治疗器械因针对患者本人,使用时安装操作简单,吻合性很高,患者使用时舒适度高。将3D打印技术应用到颈托的个体化制备中来,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颈托个体化不强,稳定性差,舒适性差等技术问题,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一种针对患者自己的个体化颈托并提供其制备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颈托个体化不强,稳定性差,舒适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个体化颈托及其制备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3D打印个体化颈托,包括分割设置的与患者颈椎生理前凸状态下的颈部吻合的分块结构,各分块结构上设置编号,并在各分块结构上设置固定片结合孔,并对应设置固定片及固定片钉;各分块结构上还设置将各分块结构连接的胶贴及弹性条带。
进一步,所述颈椎的生理前凸状态为:手术状态下,患者处于平躺体位(去枕)。非手术状态下,患者颈椎处在生理前凸时的状态为:头部仰至嘴角和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鼻尖与肚脐呈一直线,此种吻合状态得到的颈托能更好地治疗患者。
进一步,设置2-8块分块结构,其中优选设计为2块或4块。
进一步,在颈托外侧对应设置胶贴位置,且胶贴位置在3D打印时有所体现,具体对应设置胶贴的位置为微微凸出的结构,胶贴位置用于设置胶贴,并连接弹性条带;
进一步,所述各分块结构其中两块间设置用于固定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所述颈托上前部吻合至下颌处(下颌垫上有小圆点与下颌吻合),可以拖住下颌,下前部吻合处经锁骨处延伸至胸骨处,上后部吻合至头部枕骨下方,下后部吻合至颈胸交界向外至肩锁关节处,此种颈托可以有效固定颈部。
进一步,所述颈托为双层结构,一层为固定层,一层为缓冲层,固定层设计在外侧,缓冲层设计在内侧。
进一步,所述颈托前部设置气管开口;
进一步,所述固定层与缓冲层都为弹性材质。
进一步,所述颈托材料为X射线可透过的医用非金属材料,如天然高分子材料或者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其中固定层材料为硬质高分子材料,缓冲层的材料为较软的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以是胶原、明胶、丝素蛋白、玉米蛋白、藻酸盐、壳聚糖、透明质酸钠、海藻酸钠、硫酸葡聚糖、肝素钠、硫酸软骨素或硫酸角质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为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聚己内酯、聚氨酯和聚羟基丁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所述颈托为镂空结构。
本个体化颈托的制备方法为,
1)通过3D扫描的方式获得患者颈部皮肤的个体化数据;
2)对扫描数据进行反向拟合并设计颈托,将整体的颈托结构分割成数块分块结构,并对各分块结构进行编号,并在各分块结构上设计固定片结合孔,并对应设计固定片,其上设置固定片钉,其用于与固定片结合孔结合;另外在其中两分块结构间设计卡扣;
3)将设计数据导入3D打印机中将各分块结构及固定片进行打印;
4)将打印出的各分块结构利用胶贴及弹性条带进行组合拼装,对各分块结构进行组合。
进一步,所述扫描方式可为任意可获得人体数据的扫描方式,其中优选采用的医学图像采集设备为CreaformHandySCAN 700手持三维激光扫描仪或其他型号的便携激光扫描仪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13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