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0772.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059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戴剑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剑兵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48;H01M10/613;H01M10/6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能源电池包中广泛应用的圆柱电芯,如18650,26650等,在模组级别设计,即要考虑加热和散热,还要考虑安全性、可靠性及工艺可行性等,是一件棘手的事;现有技术中,对圆柱电芯模组,主要通过上下支架把电芯固定,电芯之间是空气隔离,这种结构有几个弊端,1)模组整体强度不高,2)电芯外露,对电芯保护不够,3)当一个电芯热失控时,很可能影响周边电芯,发生热失控连锁反应;4)模组的使用温度窄,在高温和低温端应用受限,5)模组热管理困难,目前部分采用自然散热,也有部分采用强迫对流散热及加热,效果都不理想,突出表现在热效率低且温度场分布不均,6)温度传感器布局不方便,一个探头能监控的电芯少,固定也困难;另有部分圆柱电芯模组在上下支架固定基础上采用整体灌胶模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重量偏重,拉低了模组的比能量密度,2)热管理同样困难,3)容易把电芯防爆阀堵死,增加了单体电芯的安全风险,4)容易污染模组电连接表面,造成接触电阻增加,甚至回路断开,当前大部分模组因为结构设计不合理,有很多特性不满足客户需求,特别是在安全性、可靠性及热管理等方面,针对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提供了一种解决模组安全,热管理等问题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绝缘件、电芯,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以及绝缘件均采用绝缘的材料制成,所述绝缘件设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电芯穿插于绝缘件上,相邻电芯之间设置间隙,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电芯数量以及位置匹配的孔位。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电芯之间的间隙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绝缘件周边或者电芯之间的间隙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上还可设置有调温件。
进一步的,所述调温件内盛有防冻液,通过流通高温或低温防冻液实现模组加热或散热。
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本实用新型的电池模组设计方案,结构简单,能有效提高模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提高电芯的温度使用范围,有效降低模组综合成本,也为温度传感器提高了一种灵活可靠安装方案,适合在手动、半自动及全自动拉线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的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模组。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剑兵,未经戴剑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0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联电气装置的定位器
- 下一篇:一种LTE网络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