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化内科用进药和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14363.1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2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胡景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景岚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A61B1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化 内科 用进药 取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化内科用进药和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忽视饮食的规律和卫生,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食道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同样容易发病,对于食道疾病的治疗,目前多采用药物治疗的办法,药物治疗包括注射或口服,但是这两种方法都不能直达病源,所以药物治疗见效比较慢,药物治疗时药物的用量不好把握,从而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化内科用进药和取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科用进药和取样装置,包括储药罐,所述储药罐的一侧设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贯穿储药罐,并且延伸至储药罐的内部与活塞垫连接,所述储药罐的底部设置有进药管,所述储药罐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一侧设置有给药管,且给药管的一端通过连接块与储药罐的一侧连通,所述给药管的另一端通过支撑块与涂药管连通,所述涂药管底端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探照灯和摄像头,所述支撑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且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一端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涂药管的两侧分别通过伸缩杆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内侧连接,所述把手的顶部设置有液晶显示器、摄像调节旋钮和控制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和摄像调节旋钮分别与摄像头电性连接,所述液晶显示器、摄像调节旋钮、摄像头和探照灯分别与外设的电源电性连接,且伸缩杆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给药管上设置有阀门。
优选的,所述给药管的中心处设置有防咬塞,所述储药罐上设置有刻度线。
优选的,所述伸缩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且两个伸缩杆对称设置在涂药管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储药罐靠近进药管的一侧设置有密封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消化内科用进药和取样装置,通过在储药罐的一侧设置有给药管,给药管的另一端通过支撑块与涂药管连通,通过推杆产生压强差,将储药罐内的药液涂抹到病源处,并且在支撑块上连接有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通过控制器控制伸缩杆来控制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进行取样,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仅可以通过给药管的作用直接将药液涂抹到相应的位置,使药物治疗见效快,而且还可以利用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配合对病灶部位进行准确取样,大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药罐、2进药管、3把手、4给药管、5连接块、6推杆、7活塞垫、8支撑块、9涂药管、10探照灯、11摄像头、12第一夹臂、13第二夹臂、14连接轴、15伸缩杆、16液晶显示器、17摄像调节旋钮、18阀门、19防咬塞、20刻度线、21密封件、2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景岚,未经胡景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143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