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2956.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9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杜泽君;武志强;王庆生;许克俊;张皓;李绍平;章征宝;桑翠江;杨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天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中铁二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刘辉 |
地址: | 2142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废水 自动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的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发展和日常交通的需要,隧道建设相应急剧增多。隧道工程大多位于山区丘陵地带,有些甚至处于饮用水源地或水源涵养区。在其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废水,倘若不对施工废水进行处理,任其排放,将会造成山区水环境污染。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废水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隧道穿越不良地质单元时,产生的涌水;施工设备,如钻机等产生的废水;隧道爆破后及扒渣时用于降尘的水;喷射混凝土和注浆产生的废水以及基岩裂隙水等。隧道施工排水中,大量岩石粉尘等悬浮杂质进入水中,在排出过程中,部分水中溶解性杂质被氧化,有的物质被析出,化学性质有所改变,隧道施工时的渗出水本质上属地下水,另外由于受到钻机、喷射混凝土和注浆及其它人为产生的污染,又具有地表水的特点;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石油类及硝基苯类等构成的有机物。隧道施工排水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既会污染周围环境,又会对受纳水体造成理化、生态、景观等危害。
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以沉淀为主,通过沉淀池、污泥干化场等设施进行自然沉降。现有技术中工艺参数设计不合理之处:如停留时间短、容积偏小、负荷过大造成出水不稳定或不合格;现有工艺设备过于简单且均为敞开式露天布置,很多地方需人工操作,从而导致出水不稳定,甚至不合格;且安全隐患较大;因施工现场场地狭小,大型成套设备难以进场、安放,且安全隐患较大。随着污水排放提标政策出台,现有技术不能满足提标后的排放要求。主要原因是:a、原水水质水量波动范围大;b、由于受场地限制,设备占地大,原设计污水总停留时间偏短,很难保证出水达标排放;c、污水排放提标后各类指标排放要求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污废水经该系统处理后,能够满足目前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且占地小、处理后的水质稳定、更加安全、自动化程度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所述废水调节池上设置废水进口,有提升泵深入所述废水调节池;所述提升泵通过混合器连接至涡流絮凝反应单元;所述涡流絮凝反应单元的上部连接至浅层平流式沉淀单元;所述浅层平流式沉淀单元经过漂浮过滤单元连接至监督池;所述监督池侧面设置有排放口,底面连接至排泥排水收集池;所述涡流絮凝反应单元、浅层平流式沉淀单元以及漂浮过滤单元的底部均连接至排泥排水收集池。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还包括凝聚剂投加装置,所述凝聚剂投加装置用于向所述混合器投加凝聚剂。构成水中浊度的细小悬浮颗粒以无机和有机胶体为主,不易下沉的原因是颗粒在水中不停地作布朗运动时,由于杂质颗粒表面形成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不能相互吸引、增大增重而下沉,导至水中杂质不易去除,不能满足排放(或使用)要求。利用向水中投加凝聚剂,中和水中杂质颗粒的表面电荷,使水中不易下沉的细小悬浮物、色度、有机物通过混凝反应聚并成颗粒较大的矾花,絮凝剂能对水中微细颗粒和矾花进行罗捕、架桥,促使悬浮颗粒增大、增重。然后利用沉降距离愈短,沉降时间愈少的浅层沉淀原理,通过后续有高效沉淀效果的水平管沉淀池使水中聚并成大颗粒矾花的杂质下沉,与水分离而使水质得到净化。沉淀出水中仍有少量细小颗粒杂质,经过滤后实现较彻底的清除。
进一步的,所述隧道废水自动处理系统还包括絮凝剂投加装置,所述絮凝剂投加装置用于向混合器投加絮凝剂。
进一步的,所述涡流絮凝反应单元包括圆锥筒、圆柱筒、出水堰、顶盖板,所述圆锥筒位于底部,所述圆柱筒、出水堰、顶盖板依次向上安装;所述出水堰设置出水口;所述圆锥筒上设置进水口和排污放空口。进一步的,所述浅层平流式沉淀单元包括布水段、沉淀段和出水段;所述布水段设置进水口,所述出水段设置出水口;在出水段内设置淹没空出水堰,在底部设置排泥兼排水管。为提高絮凝效果,采用圆锥形涡流式絮凝反应技术,水从底部进入后漩流向上扩散流动时,流速逐渐减少,形成有利于矾花絮体生长的涡流,使异向絮凝效果得到增强;另外,由于反应池上部已聚集了较大的絮体,下部未被凝聚吸附的细小颗粒在随水流上升时就很容易被吸附,强化了接触凝聚的效果,在两者共同作用下,水中悬浮物在短时内形成容易下沉的矾花。涡流絮凝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反应容积小的特点,是其它形式反应器的1/3~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天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中铁二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未经无锡天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四川中铁二院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29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质PVC用无锑复合阻燃剂
- 下一篇:烫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