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跟腱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01251.2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5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左振柏;赵水宁;王进;李娜;刘冬梅;冷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左振柏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跟腱 缝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跟腱缝合器。
背景技术
经皮微创缝合手术是治疗跟腱组织断裂的优选方式,通常是在跟腱两侧做小切口,经皮缝合断裂的跟腱,由于切口小损伤小,所以并发症几率大大降低。但是由于经皮微创缝合必须通过B超引导,不能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操作难度相当大,很难保证跟腱断端的修复质量,且易伤腓肠神经。
为克服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开一种跟腱缝合设备,如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3103513635)所公开的技术内容, 通过水平对称设置的一组导向套筒和定位套筒配合进行缝合导向。使用时,将跟腱缝合线从一侧导向套筒的定位筒穿入跟腱,再从对侧导向套筒穿出,每一次缝合完成后需要将跟腱相对于套筒进行滑动再次缝合。因此,在缝合过程中,现有技术必须不断调整跟腱相对于套筒的位置,结构复杂,进行Bunnell缝合时操作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传统的跟腱缝合器存在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且使用过程中必须不断调整跟腱和套筒之间相对位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新型跟腱缝合器,克服现有技术跟腱缝合器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大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跟腱缝合器,包括U型支架和导向机构;其中,所述U型支架包括相向设置的一对侧臂;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成组设置的滑动定位孔、滑槽和滑槽开口;所述滑动定位孔分别对称地倾斜开设在所述一对侧臂上,缝合针引导缝合线沿所述滑动定位孔穿过所述支架的一对侧臂;所述滑槽开口分别开设在一侧侧臂顶端,所述滑槽开口和滑动定位孔连通形成滑槽。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定位孔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第一滑动定位孔和第二滑动定位孔;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定位孔具有形成在所述侧臂外端的第一端口和形成在所述侧臂内端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的开设位置高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滑动定位孔具有形成在所述侧臂外端的第三端口和形成在所述侧臂内端的第四端口和第五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第四端口和第五端口交错设置。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定位孔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二滑动定位孔下方的第三滑动定位孔;所述第三滑动定位孔具有形成在所述侧臂外端的第六端口和形成在所述侧臂内端的第七端口;所述第六端口的开设位置低于所述第七端口。
进一步的,缝合针引导缝合线沿所述滑动定位孔交错设置的端口斜向穿过所述U型支架的一对侧臂;所述缝合针可沿所述滑槽滑动。
进一步的,成组设置的所述第一滑动定位孔、第二滑动定位孔和第三滑动定位孔部分相互平行,且相互平行部分之间的间距相等。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动定位孔和/或第三滑动定位孔中分别穿设有两枚空心导针,利于定位和固定跟腱;横向穿过所述第一滑动孔或/和所述第三滑动孔中的空心导针可沿所述滑槽滑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动定位孔中的一个或多个内壁上形成有内螺纹;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引导缝合针斜向穿过所述滑动定位孔;所述套筒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所述外套筒上形成有与所述内螺纹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形成相互配合的螺纹副。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筒中形成有与缝合针匹配的引导孔,缝合针引导缝合线穿过所述引导孔;所述套筒至少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的两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侧臂之间的螺杆,所述螺杆一端和所述U型支架的一个侧臂固定连接,另一端从所述U型支架的另一个侧臂中伸出;所述侧臂与所述螺杆形成螺纹配合以调节所述侧臂之间的间距;所述螺杆从所述侧臂伸出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跟腱缝合器具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由于U型支架置于皮外,可以灵活调控位置;第二,U型支架的滑动定位孔倾斜设计,使得套筒和缝合针可以沿滑动定位孔移动调整位置,实现连续缝合,无需多次调整跟腱和缝合器的相对位置;第三,由于设计了侧臂滑槽,使得套筒、空心导针和缝合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定位,拆卸安装方便。基于以上三个优点,简化了设备结构和缝合操作的过程,降低了手术缝合难度,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且使用方便的特点。对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不同的跟腱伸缩性来说,都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跟腱缝合器进行缝合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左振柏,未经左振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01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ANopen网络集中采集器
- 下一篇:串口转以太网通讯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