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5794.4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6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姜超;王西峰;余辅华;林锦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 |
主分类号: | B65G47/30 | 分类号: | B65G47/3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65500 福建省三明市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筒 干电池 检测 流水线 自动 系统 | ||
1.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包括设置在电池壳检测装置前的链式定位输送带、设置在链式定位输送带前的可将杂乱无序的多个电池壳进行等距并排连续递进且壳口朝向一致设置的摆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摆位装置包括可将堆状杂乱叠置的多个电池壳调整为单层平铺设置并推送的第一单元装置、可将多个平铺好的电池壳调整为同轴对齐摆位且并行推送的第二单元装置、可将同轴对齐后的多个电池壳依次拉开间距且串行推送的第三单元装置、可将串行推送的电池壳队列调整为沿电池壳侧向等距可调速依次平移的第四单元装置、可将侧向等距平移的各电池壳调整为壳口朝向一致设置的重心选择式的第五单元装置、可将壳口朝向一致的电池壳同轴对齐且串行推送至链式定位输送带入口的输送带式的第六单元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单元装置包括堆置多个电池壳的三个侧面围框式的进料箱、兼作进料箱底板的甲输送带、设在进料箱内并兼作进料箱的第四个侧面围框板的且底端近靠设置在甲输送带带面上的柔性刮压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单元装置是靠设在甲输送带出口端的活动齿板装置,活动齿板装置整体宽度与甲输送带宽度相当;活动齿板装置包括多块等距间隔设置的固定块板、多块等距间隔设置的活动块板、气缸、连接杆;固定块板与活动块板的数量相同,活动块板的高度大于固定块板的高度;固定块板与活动块板相互交错且板面顶端对齐叠靠,两种板的顶端均设有朝向活动齿板装置整体的出口方的斜面;固定块板与活动块板的厚度相当且与电池壳的外径相当;各固定块板的两侧端固定在机架上;各活动块板的底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气缸输出杆与连接杆传动连接,活动齿板装置整体的出口方的最外端的板是一块固定块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单元装置是差速组合输送带式的单元装置,包括乙输送带、丙输送带、两块平行条板构成的甲限单导向槽;在前的乙输送带的尾端与在后的丙输送带的头端靠接,丙输送带的带体线速度大于乙输送带的带体线速度;乙输送带的一侧部靠接在活动齿板装置的出口端,甲限单导向槽从活动齿板装置的出口端的下方铺设至丙输送带的出口端;两块平行条板的间距与电池壳的外径相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单元装置包括顶端的侧面与丙输送带的出口端靠接的长方块件;长方块件的从顶面至底面间开设有槽宽与电池壳的外径相当的S形导槽,S形导槽中段的两边分别设置有光发射头、光接收头;S形导槽的底端设置有拨轮;拨轮下方设置有宽度与电池壳的长度相当的托板;托板两侧均设置有通过皮带轮张紧连接的同步带;步进电机通过齿轮箱的一个输出轴与拨轮传动连接;步进电机通过齿轮箱的另一个输出轴与皮带轮传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五单元装置是托板靠外端的中点处设置有与托板的长边方向平行的细直杆状的选向支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六单元装置是从选向支杆的下方至链式定位输送带进口端间设置有丁输送带;丁输送带上设置有两块平行条板构成的乙限单导向槽,两块平行条板的间距与电池壳的外径相当。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式定位输送带的入口端设置有一可将串行推送的电池壳调整为沿电池壳侧向等距依次平移的单元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筒型干电池壳检测流水线的自动摆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LC控制器;所述的各单元装置的对应执行装置的控制输入端均分别与PLC控制器的对应控制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的光发射头和光接收头的输出端分别与PLC控制器的对应输入端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未经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57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