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热开水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91282.0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3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卢晨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晨熙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热 开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开水器,特别是一种即热式电热开水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热开水器,其结构包括上盖、内胆、底座,电加热装置设置于内胆的底部,其典型形状如CN201330598169.8专利所示,包括鸭嘴形出水口的上盖由塑料制成,内胆由不锈钢制成桶体状,内胆与外壳之间制有隔热层。这种现有产品至少存在四个缺陷:一是为保持随时能喝到开水,产品在温控器的作用下会反复加热,这种″千滚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而且每次都对内胆里面的水全部加热,耗能大;二是内胆与外壳之间制有隔热层,材料增加,内胆容积减小;三是从内胆压上来的开水经过由塑料制成的上盖到达鸭嘴形出水口,开水与塑料接触,尽管采用了耐高温塑料,但长期使用后会有增塑剂析出而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四是水汽分离装置结构复杂,水蒸气排出的位置设计不尽合理,存在烫伤人体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热开水瓶。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热开水瓶,包括塑料上盖、不锈钢瓶体、底座,塑料上盖后端与不锈钢瓶体铰接,前部装有线路板,与所述不锈钢瓶体的底部固定连接的所述底座内至少装有微型水泵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瓶体由顶片、底片、前围片、后围片焊连而成,其中:前围片的上部拉伸形成凸出的鸭嘴形檐头,塑料上盖的前沿与该鸭嘴形檐头后沿吻合,位于鸭嘴形檐头下方的所述前围片前部形成凹弧形柱面,所述底片上竖直安装管形电加热装置,该管形电加热装置底端通过上述微型水泵与瓶体内腔连通,上端伸出于顶片之上且与所述鸭嘴形檐头的出水口连通,在靠近该管形电加热装置顶部位置设置有温控器的传感器,所述顶片后部制有灌水口。
所述线路板、微型水泵、温控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的管形电加热装置包括一段不锈钢管,管内设置电热元件,该电热元件通过控制器与电源接口连接。
所述不锈钢管上端伸出于鸭嘴形檐头内的瓶体顶部之上,所述不锈钢管的顶端向上延伸构成水汽分离腔,该水汽分离腔腔体上部连接排气管,底部连接出水管,在所述鸭嘴形檐头内的出水口附近设置一斜板,该斜板的下方构成三角体蒸汽腔,所述排气管与三角体蒸汽腔连通,在所述出水口周围开有呈环形分布的供三角体蒸汽腔内蒸汽泄出的排气孔。
所述出水管密闭穿过三角体蒸汽腔与出水口连接。
所述不锈钢瓶体的一个侧面开有供安装水位计的矩形窗口。
所述不锈钢瓶体的前围片鸭嘴形檐头的高度高于后围片的高度,使塑料上盖底周沿与不锈钢瓶体的上周沿密贴吻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管形电加热装置底端通过上述水泵与瓶体内腔连通,上端伸出于顶片之上且与鸭嘴形出水口连通,开水与塑料无接触,避免了增塑剂析出进入人体的可能;电热管位于管内,每次仅对自下而上通过通过管内电热元件周围的水流加热,热效率高,提高烧沸的速度,能在几秒的短时间内产生98℃以上的开水,无需整瓶烧开,加之没有保温能耗,节省能源效果显著:瓶内容积增大;利用控制器实现烧水的自动控制,方便实用;不锈钢瓶体的前围片鸭嘴形檐头的高度高于后围片的高度,使塑料上盖底周沿与不锈钢瓶体的上周沿曲线密贴吻合,整体外观新颖美观;将管形电加热装置的不锈钢管的顶端向上延伸构成水汽分离腔,无需单设水汽分离装置,占据空间小,结构简单;三角体蒸汽腔将蒸汽与檐头内的空间隔离,使檐头内无蒸汽,保证了设置在檐头内的线路板,按键等电气元件不受潮,减少电气故障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不锈钢瓶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实施例所示一种电热开水瓶,塑料上盖1后端与不锈钢瓶体2通过铰轴5铰接,使塑料上盖可以翻起加水;该上盖前部表面装有显示屏74,下面装有线路板72及与瓶体灌水口配合的瓶塞11。塑料上盖1的底周沿与不锈钢瓶体2的上周沿密贴活动吻合,不锈钢瓶体2的底部与底座3固定连接,不锈钢瓶体2的上部装有提手4。底座3内至少装有微型水泵6及控制器7,控制器7通过线路71分别与线路板72、微型水泵3及温控器76等连接。图中标记75为用于与电源线连接的电源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晨熙,未经卢晨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912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组猪流感病毒及其应用
- 下一篇:插座和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