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压烹饪的电饭煲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84923.X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3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金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烹饪 电饭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烹饪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压烹饪的电饭煲。
背景技术
电饭煲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上设有内胆和对内胆加热的第一加热元件,锅盖包括内盖,内盖与内胆密封形成烹饪腔体,内盖上设有连通外界的排气孔,电饭煲在烹饪时,烹饪腔体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同。
利用电饭煲烹饪将米变为饭,主要是对米加入水和热量之后,发生了称作“糊化(即淀粉吸水后发生膨胀、溶解)”的化学反应。这样的糊化进行得不充分的话,也就不能制作美味可口的米饭。由于电饭煲烹饪时,烹饪腔体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同,因此内胆内水的温度在达到100℃沸腾之后,就不能进一步上升,使得米饭“糊化”程度有限,烹饪质量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压烹饪的电饭煲,可改善烹饪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压烹饪的电饭煲,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上设有内胆和对内胆加热的第一加热元件,所述锅体上还设有水容器,所述锅盖包括内盖和蒸汽通道组件,内盖与内胆密封形成烹饪腔体,内盖上设有对应蒸汽通道组件的通孔,所述水容器与内胆通过蒸汽通道组件连通,蒸汽通道组件上设有泄压阀、以及连通外界的泄压孔,泄压孔位于水容器的上方,所述烹饪腔体内压力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泄压阀与泄压孔导通泄压。本实用新型通过泄压阀控制烹饪腔体内的压力,在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泄压阀才导通泄压,因此可以实现微压烹饪,从而改善烹饪质量。而且在锅体上设有水容器,泄压孔位于水容器上方,水容器既可以回收从蒸汽通道组件过来的蒸汽,泄压孔处的冷凝水也可以滴落到水容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预设压力值为5-45KPA。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锅体内还设有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泄压阀的导通。即泄压阀为电控类元器件,可以通过电控方式控制泄压阀的导通来实现排气泄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用于检测烹饪腔体的温度,当测温装置检测到烹饪腔体温度到达预设温度值时,反馈给控制装置使泄压阀导通。通过测温装置检测到达一定温度时,来控制泄压阀导通泄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测温装置为设在内胆底部的温度传感器或者为设在内盖上的温度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与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压力检测装置,所述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烹饪腔体的压力,当压力检测装置检测到烹饪腔体压力到达预设压力值时,反馈给控制装置使泄压阀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蒸汽通道组件在与内盖接触的一端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内盖过盈配合。通过密封圈来确保蒸汽通道组件与内盖上的通孔密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饭煲还设有检测水容器水位的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容器的容积为0.3-2L。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容器为金属水容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加热元件为电磁线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通过泄压阀控制烹饪腔体内的压力,在达到预设压力值时,泄压阀才导通泄压,因此可以实现微压烹饪,从而改善烹饪质量。而且在锅体上设有水容器,泄压孔位于水容器上方,水容器既可以回收从蒸汽通道组件过来的蒸汽,泄压孔处的冷凝水也可以滴落到水容器内,水容器可以保持电饭煲的清洁卫生。进一步的,预设压力值为5-45KPA。即本实用新型的电饭煲,可以控制烹饪腔体内的压力使其大于标准大气压5-45KPA,在烹饪时,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进而可以促进米饭的“糊化”,来改善烹饪质量。
2、本实用新型通过蒸汽通道组件上的泄压阀来控制烹饪腔体的压力,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而且在泄压阀导通之后,烹饪腔体内的蒸汽可以通过蒸汽通道组件进入到水容器实现回收蒸汽,还可以通过水容器上方的泄压孔排到外界,由于设有水容器,可以减少排到外界的蒸汽,还能够回收泄压孔处的冷凝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849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硼烷基高氯酸铵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子开关的接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