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单孔胸腔镜电凝钩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82125.3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0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程勤;王海东;王莉;周娅颖;鲁开智;周妮;任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M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王明书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单孔 胸腔镜 电凝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单孔胸腔镜电凝钩。
背景技术
微创化是外科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痛苦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单孔胸腔镜是微创胸外科新的方向。传统胸腔镜手术有3个小切口,常位于腋中线和腋前线第5、6肋间、腋后线的副操作孔和胸腔镜操作孔,其中腋后线的切口具有以下不足:(1)由于背部肌肉层次多、血供丰富,易出血且不易止血;(2)术后腋后线切口肌肉及神经受伤,患者常感觉异常和运动轻度障碍。因此,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口的设计主要是取消腋后线的切口,而相对延长腋前线切口,所有操作器械包括胸腔镜镜头均由一个操作孔进出。
但单孔胸腔镜手术自身也存在以下缺点:腔镜手术器械均是直型,所有操作器械均由一个孔进出,存在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常处存在一个器械进去后,另外器械无法进入或无法运动的情况。另外,电切或电凝产生的烟雾无法顺利排出(因为操作时无法再放入吸引器,而只有暂停手术,排出烟雾)。术中器械需反复交换进出,从而增加手术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多功能单孔胸腔镜电凝钩,以解决单孔胸腔镜手术时需要频繁更换电凝钩和吸引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多功能单孔胸腔镜电凝钩,包括钩体、电凝杆、手柄、引流管和电源导线,所述电凝杆为绝缘材料制成的管状,所述引流管位于电凝杆的内部,所述手柄连接在电凝杆的一端,所述电源导线与手柄电连接;所述电凝杆的自由端设有可弯曲的调节段,所述钩体固定在电凝杆的调节段上,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位于调节段上,所述手柄连接有吸引器的端口,所述引流管与吸引器连通。
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将引流管结合在电凝杆内部,钩体固定在电凝杆上,电凝杆连接手柄,手柄与吸引器的端口连接,引流管连通吸引器,这样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使用电凝钩时能同时将电切或电凝产生的烟雾排除,仅使用一个器械,不用再另使用其他器械进行抽吸,不会产生多个器械同时操作存在的相互干扰,不用为了避免器械相互干扰而暂停手术更换器械,减少了因此增加的手术时间,手术中不用反复进行器械的交换。电凝杆的自由端设置可弯曲的调节段,钩体和引流管的管口固定在调节段上,使用时调节段弯曲在手术切口内触及的范围更广,同时使用多个器械时调节段弯曲能使钩体和引流管避开其他器械,防止器械相互之间产生干扰,这样设置还能同时使用电凝钩和单独的吸引器,手术中不用频繁更换电凝钩和吸引器。本方案提供的电凝钩具有多个功能,能同时进行抽吸和电凝或电切,能有效解决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多个器械易产生干扰、频繁更换器械致手术时间长的问题,采用手控操作,使术中操作更加人性化。
优选方案一,作为基础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手柄上设有用于控制调节段弯曲角度和旋转角度的旋转开关。通过旋转开关能简单方便的实现调节段弯曲角度的调整,还能使电凝钩旋转,进一步增大电凝钩的工作范围,防止器械在一个孔内相互干扰。
优选方案二,作为优选方案一的一种改进,所述调节段的长度为4~7cm,调节段的弯曲角度为0~45°。这样设置使电凝钩进入手术切口的部分更加灵活小巧,在切口内不易于其他器械产生相互干扰,手术定位更加精确,手术效果更好。
优选方案三,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所述手柄上还设有用于切换电切和电凝的手控按钮,所述钩体、电源导线均与手控按钮电连接。这样实现通过手控电凝钩,有效解决以往术中,使用电凝钩时手脚同时操作,操作复杂容易出错的问题,使术中操作更加人性化。
优选方案四,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所述引流管与吸引器之间设有单向开关。这样设置能有效防止抽吸排出的组织液回流到手术切口内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
优选方案五,作为优选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所述钩体为弧形。弧形的钩体具有勾连牵引作用,且触及的范围更广,在手术切口内的用途更多,弧形在手术切口内能游离组织,扩开一定空间进一步防止多个器械在一个切口孔内相互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钩体1、电凝杆2、手柄3、引流管4、电源导线5、调节段6、旋转开关7、手控按钮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82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