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田地表径流调控与氮磷拦截去除渗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80904.X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7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耀;陈义浦;杨夏威;窦超银;郭世伟;邵孝侯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2 | 代理人: | 许必元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地表 径流 调控 拦截 去除 渗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稻田地表径流调控与氮磷拦截去除渗滤系统,属于农田地表径流氮磷拦截去除渗滤技术范畴。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造成我国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在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中,农业生产排放的COD、氮、磷等主要污染物量,已远超过工业与生活源,成为污染源之首,其中 COD 排放量占总量的 46%以上,N、P 占 50%以上。在南方地区水稻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氮磷养分通过农田降雨、灌溉形成地表径流排水进入附近水体,引起水体的污染已形成共识,由此导致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加剧,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环境的安全,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脚步。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水稻作物的耐淹特性、加大稻田对降雨的水文调蓄、减少农田排水和灌溉用水,并有效控制、拦截与去除径流中的氮磷物质,成为农田面源污染治理非常重要的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稻田地表径流调控与氮磷拦截去除渗滤系统,本实用新型施工方便,结构合理,使用寿命长,具有良好的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拦截去除效果,对改善我国农业用水水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渗滤材料主要为陶粒、高分子材料纤维网,节能环保,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稻田地表径流调控与氮磷拦截去除渗滤系统,包括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渗滤池、沿着溢流堰水流方向的排水沟渗滤边坡组成;
所述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设置在稻田田埂端部,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出水口处设置渗滤池,渗滤池出水口连接排水沟道;渗滤池底部为陶粒渗滤层;
排水沟道靠近稻田田埂侧的边坡上设置所述渗滤边坡,渗滤边坡最底端为排水沟道最低水位位置,渗滤边坡上端与所述陶粒渗滤层相连接,渗滤边坡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高分子材料纤维网、混凝土。
在稻田格田田梗与排水沟道间设置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堰体以砖混为主要材料,折叠式溢流堰坎主要材料为防老化硬质塑料。
在所述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出口处设有渗滤池,其宽度与格田田埂宽度相近40~50cm、长度为溢流堰宽度的1.5~2倍,渗滤池墙体厚度为12~15cm,高度与格田田埂齐平
渗滤体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位于渗滤池内,渗滤材料为陶粒,陶粒渗滤层厚度10~14cm;第二部分材料为高分子材料纤维网,作为溢流堰出水口处排水沟边坡的护砌材料与第一部分渗滤池相连接,高分子材料纤维网厚度与陶粒层厚度相同,纤维网下方铺有8~10cm厚无砂混凝土,纤维网渗滤体铺砌坡度与排水沟边坡相同,最底端为排水沟最低水位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堰坎高度水平满足高标准农田水稻各生育阶段适宜淹水深度。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溢流能力不低于当地最大降雨能力,溢流堰宽度经水力计算确定,一般30~40cm。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通过定位销定位到所需高度,实现对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稻田蓄水的调控。
进一步地,所述渗滤池,墙体是由混凝土和砖块砌筑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陶粒渗滤体,由土壤和矿渣烧结而成、直径为10~14mm的陶粒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陶粒渗滤层,是将陶粒装入厚度为10~14cm的塑料网袋,通过胶结物粘结定型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材料纤维网,具有氮磷拦截去除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由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渗滤池、池内的农田渗滤体和沿着溢流堰水流方向的排水沟渗滤边坡组成。利用农田氮磷物质通常积淀在地表径流下层水流中的特性,而溢流堰溢出的水流为地表径流的上层水体,氮磷物质浓度较低、流失量小,实现了稻田地表径流的氮磷拦截去除效果。
第二,可调节折叠式溢流堰堰坎可随意调节,并由定位插销进行定位,满足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稻田适宜最大调蓄水深要求。
第三,溢流堰出口处所设渗滤池,其宽度为溢流堰宽度的1.5~2倍,使溢出水流能够迅速扩散,保证农田地表径流顺利进入渗滤,保证渗滤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80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