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八木天线全自动下料打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74543.8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6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邓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伟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2 | 分类号: | B23P23/02;B23Q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八木天线 全自动 打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木天线全自动下料打孔机。
背景技术
八木天线是由一个有源激励振子和若干无源振子组成,所有振子都平行装制在同一平面上,其中心通常用一铅通固定;有源振子就是一个基本半波偶极天线。
八木天线生产所需方形铝材,需要根据不同的频段、不同增益,采用不同长度的方形铝材来下料,同时还要在方形铝材上不同位置打孔,安装引向器、反射器和折合振子。
随着八木天线的广泛使用,各制造商就需要采用高效、快捷的全自动下料打孔机方法;根据用户对天线频率、增益的不同要求,设计天线装配方式,即需要把不同长度、不同根数的铝管,安装在不同孔距和不同孔位的方形横杆上,用铆钉进行固定;目前较多的是采用人工装配,人工装配容易把不同位置的铝管装错,直接影响天线的频率和增益;另外,在铆钉固定过程中,需要人工对准方形管和园型管的孔位,效率低下,采用人工下料噪声大,速度慢,而且打孔位置精确度误差较大。
使用自动打孔无毛刺、轻噪音、速度平稳、孔距精准,数控编程,编程操作简单易学,容易掌握,节约人力成本,人性化操作界面,仅需输入产品尺寸及空位参数即可进行产品的加工,无需专业技术人员的编程。
采用八木天线全自动下料打孔机后,解除了工人繁杂的体力劳动,方形铝管下料长度,打孔距离得到有效保障,产品加工精度有所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八木天线全自动打孔设备,主要解决人工繁杂、下料噪声大,而且打孔位置精确度误差较大,加工速度慢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八木天线全自动打孔设备,主要包括方形铝管、送料平台、伺服电机、气缸、固定治具、引向器、钻头、切割电锯,其主要特点在于方形铝管材料固定在自动送料平台两边,送料平台起到推动方形铝管到打孔位置的作用,气缸推送切割电锯将方形铝管切断以及推送钻头在方形铝管水平面打孔,然后自动松开方形铝管的固定治具,同时将加工完的方形铝管推出送料平台。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方形铝管材料,分别装在自动送料平台两边固定,根据下料长度给八木天线全自动下料打孔机设定工作程序,控制方形铝管下料长度、打孔距离、打孔数量。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送料平台在伺服电机的带动下自动送料,到达设定位置。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气缸分别工作,推送固定治具将方形铝管固定,推送钻头在方形铝管垂直面打孔,推送切割电锯将方形铝管切断。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送料平台将方形铝管自动送到下一个打孔位置,反复进行打孔工作。
进一步说明,所述的打孔机受气缸推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八木天线全自动打孔设备采用了伺服电机推送,气缸推送电动切割下料、打孔的技术手段,完成了方形铝材下料、打孔4道工序,成功解除了工人繁杂的体力劳动,工作效率提高5~6倍,方形铝管下料长度,打孔距离得到有效保障,产品加工精度大幅提高。
最主要的是八木天线全自动下料打孔机的特点:自动打孔无毛刺、轻噪音、速度平稳、孔距精准,数控编程,编程操作简单易学,容易掌握,节约人力成本,人性化操作界面,仅需输入产品尺寸及空位参数即可进行产品的加工,无需专业技术人员的编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方形铝管(1);送料平台(2);伺服电机(3);气缸(4-1、4-2、4-3、4-4);固定治具(5);引向器(6);钻头(7);切割电锯(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4所示,一种八木天线全自动下料打孔机,主要包括方形铝管(1),送料平台(2),伺服电机(3),气缸(4-1、4-2、4-3、4-4),固定治具(5),引向器(6),钻头(7),切割电锯(8),其主要特点在于:方形铝管材料(1)固定在自动送料平台(2)两边,送料平台起到推动方形铝管到打孔位置的作用,气缸(4-1)推送切割电锯(8)将方形铝管切断,气缸(4-2)推送钻头(7)在方形铝管水平面打孔,然后自动松开方形铝管的固定治具(5),同时将加工完的方形铝管推出送料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伟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伟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45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