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牙槽骨塑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63267.5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周雨;田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周雨;田利明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7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槽骨塑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牙齿缺损后的种植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牙槽骨塑形器。
背景技术
种植修复在医学界被称为替代疗法,被人们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是口腔科学界里面最成功的范例。人工牙种植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牙种植体植入人体缺牙部位的上/下颌骨内,待其手术伤口愈合后,在牙种植体上部安装修复假牙的装置。牙种植体作为种植技术的关键部件,要求其植入的同时既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用来抵消人咀嚼时所产生的力,又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保证在植入和使用过程中能很好的吸收血肉及碎末等组织,防止细菌和微生物的侵入,避免在牙种植体周围出现炎症、松动、基台脱落等现象。
传统的种植修复观点是患牙拔出后3-12个月进行外科植入手术,待种植体在骨组织中经过3-6个月的愈合后,再进行上部假牙的安装。由于牙槽骨在患牙拔除后常会出现骨缺损且会快速收缩,且拔牙后需经过较长时间才进行种植,致使种植手术时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已发生较大的变化,当种植体植入后,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的骨缺损较多,严重影响了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延长了愈合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牙种植体,该牙种植体可在患牙拔出后即刻植入,且植入后的愈合时间短。还要提供一种牙槽骨塑形器,不仅可以增加牙槽骨的宽度和高度,避免因骨缺损造成的牙种植体松动,延长牙种植体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促进塑形器和牙种植体植入后的愈合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牙槽骨塑形器,包括骨支架,及位于骨支架外表面和孔隙表面的预设骨细胞层;所述骨支架包括与牙槽骨相配合的配合面、及用于安装牙种植体的凹槽。首先,当该牙槽骨塑形器植入牙槽骨后,预设骨细胞层可以提升牙槽骨塑形器与牙槽骨结合的强度和速度及牙槽骨塑形器与牙种植体结合的强度和速度,缩短疗程和愈合时间,不再应用骨膜;其次,牙槽骨塑形器可以增加牙槽骨的高度和厚度,提升牙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避免因骨缺损造成的牙种植体松动,延长牙种植体的使用寿命;再者,牙槽骨塑形器还可以改善种植牙的美学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牙槽骨塑形器可以与现有的牙种植体配合使用,也可以与下述本实用新型的牙种植体配合使用。牙槽骨塑形器可与牙种植体同期植入,也可以待牙槽骨塑形器稳定后再植入牙种植体。经验证,本实用新型的牙槽骨塑形器可在拔出患牙后立即植入且初期稳定性良好,三周左右即可完全愈合。
进一步,所述骨支架由羟基磷灰石、聚内酯或聚乳酸构成。羟基磷灰石是牙齿的主要组成成分,有利于骨细胞附着,对应的牙槽骨塑形器可增加有效成骨,减少类骨的吸收,不再应用骨膜且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所述预设骨细胞层由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构成。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诱导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这种干细胞能够发育成硬骨、软骨、脂肪和其他类型的细胞。将骨支架放置于诱导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培养器中,采用现有的成骨诱导方法即可在骨支架的外表面和孔隙表面增设预设骨细胞层。
进一步,所述间充质干细胞取自人体骨髓、脂肪或皮肤组织。其提取、纯化、扩增及诱导技术高效安全,MSCs没有抗原性,同种移植未发现排斥反应,所得牙槽骨塑形器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进一步缩短术后愈合时间。经验证,从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到分化为预设骨细胞层,直至在牙槽骨塑形器的外表面和孔隙表面中铺满单层骨细胞,实验室培养周期约为两周。
进一步,所述凹槽包括顺序连接的颈部、体部和尾部,至少颈部和体部分别设有颈部内螺纹和体部内螺纹。所述体部内螺纹一方面可起到方便植入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提高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前提下,可起到均匀分散应力的作用。所述颈部内螺纹一方面可以起到分散应力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对牙种植体和口腔之间起到封闭作用,避免感染和非骨组织长入牙种植体和牙槽骨塑型器,提高牙种植体长期的稳定性。所述颈部还优选呈锥形,以提供扩骨功能,便于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周雨;田利明,未经彭周雨;田利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632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线式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正温度系数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