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C89C52RC的节能饮水机控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2398.3 | 申请日: | 2016-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3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王瑜;杨武成;孙俊茹;张元晨;肖旭;安凯;剡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A47J31/58;A47J31/46;A47J31/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7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tc89c52rc 节能 饮水机 控制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饮水机控制模块,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STC89C52RC的节能饮水机控制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水机已经成为了家庭、办公场所必备的电器。目前,大家广泛应用的饮水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通常在打开饮水机电源后,饮水机在长时间无人使用时,加热器仍然继续工作,一方面增加了不必要的电能损耗,能耗高,不环保,另一方面,饮用水一直处于反复加热、保温的状态,这样长时间反复煮沸的水,会形成“千滚水”,长期饮用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目前几乎所有的普通饮水机的开水、温水、凉水并未分开,很多时候,我们喝的都是开水、温水、凉水的混合水,不卫生,而且饮水机功能单一,也不能对水温进行实时显示和设定,不能满足人们对各种水温的使用需要,使用传统的饮水机存在诸多的隐患。因此,一种能够方便、快速提供凉水、温水、开水,水温可以实时显示,而且水温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在无人接水时,自动切断加热器电源的节能饮水机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STC89C52RC的节能饮水机控制模块,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接线方便,核心控制部分体积小,便于安装,能够方便、快速提供凉水、温水、开水,而且凉水、温水、开水分开设计,能够实时显示水温,水温可以根据各种不同需要设定,水烧好后语音提示使用者接水,一段时间没人接水,自动切断加热器电源,饮水机节能效果显著,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推广应用价值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STC89C52RC的节能饮水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模块、用于为各单元模块供电的电源模块、用于设定水温的键盘模块和用于对水温检测的开水水温检测模块、温水水温检测模块,以及用于对水位检测的开水高低水位检测模块、温水高低水位检测模块,以及显示电路模块、语音电路模块、温水、开水进水控制模块、温水水温控制模块、开水水温加热模块,以及开水出水控制模块、温水出水控制模块、凉水出水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键盘模块、开水水温检测模块、温水水温检测模块、开水高低水位检测模块、温水高低水位检测模块均与主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接,显示电路模块和语音电路模块、温水、开水进水控制模块、温水水温控制模块以及开水水温加热模块均与主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相接,开水出水控制模块、温水出水控制模块、凉水出水控制模块均与主控制模块相接。
上述的一种基于STC89C52RC的节能饮水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模块包括单片机STC89C52RC、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上电指示电路,所述晶振电路包括晶振Y1、非极性电容C2和非极性电容C3,所述晶振Y1的一端与单片机STC89C52RC的第19引脚相接,晶振Y1的另一端与单片机STC89C52RC的第18引脚相接,所述单片机STC89C52RC的第19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3接地,单片机STC89C52RC的第18引脚通过非极性电容C2接地;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复位按钮SW1、极性电容C1和电阻R2,所述复位按钮SW1的一端、极性电容C1的正极均与电源VCC相接,复位按钮SW1的另一端、极性电容C1的负极均与电阻R2的一端相接,且与单片机STC89C52RC的第9引脚相接,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上电指示电路包括发光二极管D1和电阻R1,所述发光二极管D1 的正极通过电阻R1与电源VCC相接,发光二极管D1的负极与单片机STC89C52RC的第4引脚相接,所述单片机STC89C52RC的第31引脚与电源VCC相接。
上述的一种基于STC89C52RC的节能饮水机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稳压器ASM1117、极性电容C4、极性电容C5、极性电容C6,所述稳压器ASM1117的第3引脚和极性电容C4的正极均与电源VCC相接,稳压器ASM1117的第1引脚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均接地,稳压器ASM1117的第2引脚与极性电容C5的正极和极性电容C6的正极均相接,所述极性电容C5的负极和极性电容C6的负极均接地,所述稳压器ASM1117的第2引脚为电源VDD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学院,未经西安航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2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