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底部取样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0065.7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孙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颖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F16K21/04;F16K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部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样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液体取样桶。
背景技术
当前工业领域使用的取样器是实现对容器液体简单方式的取样,但不能实现对容器指定部位的液体进行取样,如对底部的取样,取样液体没有代表性,随意性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用于液体底部取样的底部取样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底部取样桶,其改进之处在于:包括吊环、壳体组件、阀芯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为中心轴线竖置的中空壳体,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上端套、壳体、下端套;所述吊环与上端套铰连接;所述阀芯组件设置在壳体组件内腔中,包括上阀芯、连接杆、下阀芯,连接杆中心轴线竖置,上阀芯、下阀芯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的上下端;所述上阀芯、下阀芯下端均为小端在下的锥体,自然状态下,上阀芯、下阀芯分别落入上端套、下端套的锥孔中,下阀芯的锥体尖端伸出下端套下端面;所述上阀芯、下阀芯的锥体外壁分别设有环槽,环槽中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自然状态下,上阀芯、下阀芯上的O形密封圈分别与上端套、下端套的锥孔表面紧密接触,形成上、下密封结构,将壳体组件内腔密封成封闭内腔。
上述结构中,所述连接杆上设有配重块。
用于液体底部取样时,本实用新型放入待取样液体底部,当下阀芯锥体尖端与待取样液体底部底板接触时,阀芯组件相对于壳体组件向上移动,会打开本实用新型上下密封结构,样液会流入壳体组件内腔中,同时排出壳体组件内腔中的空气;取样结束时,本实用新型向上移动,在阀芯组件自重作用下,本实用新型上下密封结构密闭,将已取样的液体密闭在壳体组件内腔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通过上下端的锥形结合结构,可以实现液体底部取样。
2、连接杆上设有配重块,可增加阀芯组件上的重量,从而增加上下密封结构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Ⅱ部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底部取样桶,包括吊环1、壳体组件5、阀芯组件4;壳体组件5为中心轴线竖置的中空壳体,包括上下固定连接的上端套5.1、壳体5.2、下端套5.3;吊环1与上端套5.1铰连接;阀芯组件4设置在壳体组件5内腔中,包括上阀芯4.1、连接杆4.2、下阀芯4.3、配重块4.4,连接杆4.2中心轴线竖置,上阀芯4.1、下阀芯4.3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杆4.2的上下端,配重块4.4套装在连接杆4.2上;上阀芯4.1、下阀芯4.3下端均为小端在下的锥体,自然状态下,上阀芯4.1、下阀芯4.3分别落入上端套5.1、下端套5.3的锥孔中,下阀芯4.3的锥体尖端伸出下端套5.3下端面;上阀芯4.1、下阀芯4.3的锥体外壁分别设有环槽,环槽中分别设有O形密封圈;自然状态下,上阀芯4.1、下阀芯4.3上的O形密封圈分别与上端套5.1、下端套5.3的锥孔表面紧密接触,形成上、下密封结构,将壳体组件5内腔密封成封闭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颖,未经孙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00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能源汽车的水冷板结构
- 下一篇:一种弯曲式电池冷却进风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