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俯卧位治疗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9951.8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8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芦胜芝;芦群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芦胜芝 |
主分类号: | A61G15/02 | 分类号: | A61G15/02;A61G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166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俯卧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术后恢复治疗器械。
背景技术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术是近年来治疗黄斑裂孔以及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为使脱离的视网膜复位、术中往往将硅油或气体注入眼内,为了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要求患者必须采取长时间持续面向下俯卧的强迫体位,俯卧位保持裂孔处于最高位,利用硅油和气体的表面张力,眼内向上的浮力顶压封闭视网膜裂孔,展平视网膜促进视网膜复位,同时促进网膜下液体的吸收。
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后的体位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术后所采取的强迫体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引起患者不适和耐受性差的主要原因。有效的俯卧时间及姿势避免了因俯卧位不正确而导致的手术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如硅油长期接触晶状体后囊,使晶体代谢受到干扰,引起营养障碍,促进了白内障的发生发展;硅油进入前房刺激角膜引起角膜失代偿和瞳孔阻滞、青光眼等,进入前房的硅油需要再次手术取出。
该手术患者对体位要求严格,无论是俯卧位、坐位、站立位均要求面部向下每天12-16小时以上,眼内注入硅油时俯卧位时间一般为3-6个月,注入气体时俯卧位时间一般为4-6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或气体填充术患者承受疾病和强迫体位带来的双重痛苦,长时间的被迫俯卧位姿势给患者体力、精神带来了极大的消耗,可以引起头晕、眼睑水肿、颈肩背部肌肉疲劳酸痛、肢体麻木、食欲不振、甚至心慌、胸闷、睡眠不佳,呼吸困难等严重不适,尤其是手术后发生高眼压、呕吐、食欲障碍等患者更是带来诸多不便,以及患者难以长时间保持此种特殊卧位,特别是老年人及耐受力差的患者不能坚持,从而引起高眼压、角膜水肿、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
因此,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积极寻求各种护理干预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其中包括各种俯卧位支持用具的研制,触摸护理理论的推广,舒体按摩方案的应用以及舒适护理模式的循证研究等,但是目前效果都不理想,并不能真正满足患者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俯卧位治疗椅,要解决患者术后强迫体位难以坚持的技术问题;并解决提高患者舒适度、满足患者恢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俯卧位治疗椅,包括架体,所述架体的主支撑架和副支撑架呈剪叉式铰接连接,其中副支撑架的末端连接有臀部支撑垫,主支撑架的顶端连接有头部支撑架,上部的正面连接有肘部支撑架、背面连接有胸部支撑架,中部连接有腿部支撑架。
所述头部支撑架、肘部支撑架、胸部支撑架和腿部支撑架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头部支撑垫、肘部支撑垫、胸部支撑垫和腿部支撑垫,其中腿部支撑垫有一对、且对称分布在主支撑架左右两侧。
所述主支撑架、副支撑架、臀部支撑垫、头部支撑垫、肘部支撑垫、胸部支撑垫六者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所述臀部支撑垫、胸部支撑垫和腿部支撑垫均为矩形结构,内部填充有柔性材料。
所述主支撑架为双弧杆T形支架,包括水平支撑于工作面上的横杆和两根背向工作面弯折的弧形杆。
所述副支撑架为单弧杆T形支架,包括水平支撑于工作面上的横杆和单根朝向工作面弯折的弧形杆。
所述头部支撑架为矩形板或者矩形框架结构,其末端与主支撑架的顶部铰接连接。
所述肘部支撑架矩形板或者矩形框架结构,其末端与主支撑架的正面铰接连接。
所述胸部支撑架包括固定连接板和可调连接杆。
其中固定连接板为T形板或者工字形板,连接在主支撑架的上部,固定连接板与胸部支撑垫的上部铰接。
所述可调连接杆垂直穿接在固定连接板上,其前端通过连接件与胸部支撑垫的上部铰接。
所述腿部支撑架为矩形框架结构,矩形框架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一个腿部支撑垫。
或者腿部支撑架包括两根平行间隔排列的水平杆,水平杆垂直连接在主支撑架上,水平杆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件连接有一个腿部支撑垫。
所述头部支撑垫为U形,内部填充柔性材料,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头部支撑架上。
所述肘部支撑垫为弧形板状结构,内部填充柔性材料,并通过连接件连接在肘部支撑架上。
所述主支撑架和副支撑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联系支件,所述联系支件为柔性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传统术后患者强迫体位不易保持的缺点,解决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消除了患者因长期俯卧位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芦胜芝,未经芦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99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股静脉置管患者患肢固定垫
- 下一篇:摆动驱动机构的安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