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灌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8610.0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郑玥;姚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郑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700 重庆市北碚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灌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液灌流器。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是通过体外循环装置将患者血液引入装有固态吸附剂的灌流器中,除去血液中的内源性或外源性致病物质,并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内装固态吸附剂的血液灌流器是血液净化治疗装置的重要组成部件,要求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和血液相容性,且易于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但是,目前常见的血液灌流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820047979.8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010183145.1公开的血液灌流器,筒体内部特别是血液出口端为垂直死角/近垂直角度的急转弯结构,这类结构的血液灌流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如下缺陷:一、极易导致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形成涡流,对血液的流变性质产生影响,导致凝血等恶性情况发生;二、不利于灌流器内产生的气泡排出,而血液中存在气泡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这类灌流器时需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用以排除气泡;三、灌流器入口端距离滤网较近,灌流时血液无法以较为均匀的速度和流量进入筒体,血流呈喷涌状进入筒体内,靠近筒体中央的血液流速较快而靠近筒壁的血液流速较慢,导致血液极易产生涡流,不利于血液与筒体内的固态吸附剂充分接触,导致灌流器的吸附效率降低;四、灌流器组件数量较多,由十余个组件通过嵌入、螺纹配合等方式组合而成,使得灌流器在消毒、运输等过程中的密封性能下降,极易受到二次污染,并且,组件数量过多也造成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对灌流器进行了大量研究设计。比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1420847160.5公开了一种具有引流支架的血液灌流器,通过筒体内设置引流架(包括中轴棒、分流板和分流扇叶)对血液起到分流的作用,此外,还有研究者将灌流器入口处的接头管路制成螺旋式的管道,血液通过螺旋管道沿灌流器壁进入灌流器内。这些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液涡流的发生,但都存在体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等问题,特别是如果加工不当造成部件表面粗糙,极易导致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快速流动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受到破坏。
因此,从改善灌流器操作性,降低使用风险,完善筒体流体动力学特性、提高灌流效率以及简化结构复杂性等角度出发,对现有灌流器进行重大结构的改进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血液灌流器,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密封性能好,具有良好的流体动力学设计,有效避免灌流过程产生气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血液灌流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为圆弧过渡收口,收口的中心为出口鲁尔接头,该出口鲁尔接头的进口处设有输出过滤装置,所述输出过滤装置的过滤孔径为20~100μm或100~300μm,所述出口鲁尔接头与第一旋盖螺纹配合,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为敞口,该敞口的内壁设有用于安装分流过滤装置的环形槽,一分流过滤装置设于该环形槽中,且通过一端盖压紧固定,所述端盖的中心设有进口鲁尔接头,所述分流过滤装置的中心设有一凸起的半球状分流锥,该半球状分流锥的半径为2~5mm,所述半球状分流锥对应进口鲁尔接头的下游孔口,进口鲁尔接头的下游孔口与半球状分流锥之间留有过流间隙D,所述过流间隙D为1~18mm,所述进口鲁尔接头与第二旋盖螺纹配合。
所述筒体的内腔为内径从敞口端到收口端逐渐缩小的锥状腔体。
筒体圆弧过渡收口的弧段圆心角α为30~90°。
所述分流过滤装置包括支撑骨架和过滤膜,所述支撑骨架具有环形外框和固定在环形外框底部的多根支撑辐条,各支撑辐条朝向端盖的一面为弧面,所述过滤膜与各支撑辐条、环形外框固定连接,位于支撑骨架的底面。
所述分流过滤装置还包括多块不同直径的环形导流片,这些环形导流片呈同心圆排列固定在多根支撑辐条上,位于半球状分流锥和环形外框之间,各环形导流片的下边向外倾斜,与底部的过滤膜之间的夹角γ为10~60°。
所述分流过滤装置包括支撑骨架和过滤膜,所述支撑骨架具有环形外框和固定在环形外框底部的滤板,该滤板上设有若干过孔,所述过滤膜固定在滤板的下面。
所述筒体的圆弧过渡收口端端面、端盖上分别设有环绕鲁尔接头的多个止退凸点,所述第一旋盖、第二旋盖的轴端面上分别设有与止退凸点配合的止退凹槽。
所述筒体敞口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段,所述端盖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筒体的上游端,将分流过滤装置压紧固定在筒体的环形槽中,所述端盖和分流过滤装置之间设有环形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郑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郑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86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