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用覆膜支架及其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2428.4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3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威 |
主分类号: | A61F2/07 | 分类号: | A61F2/07;A61F2/962;A61F2/9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灵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06 | 代理人: | 苏向银,郑利华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脉 夹层 手术 用覆膜 支架 及其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脉夹层手术用覆膜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破口位于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间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不适合采用传统的覆膜支架置入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此方法会堵住主动脉弓三个分支的开口,影响头部血供,造成大面积脑梗。故目前的手术方式为开胸手术,在体外循环下,用人工血管置换病变的主动脉弓。此法创伤大,很多身体状态差的病人不耐受开胸手术,且在体外循环手术人工血管和自体血管吻合点出血的问题,术中脑保护及重要脏器保护的问题复杂,这是容易造成患者术后死亡的原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其输送装置,可使部分必须开胸手术的破口位于主动脉弓上三分支血管间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病人,通过微创介入手术完成治疗。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动脉夹层手术用覆膜支架,该支架包括锥形的主体,该主体头部为靠近心脏的近端,尾部为靠近主动脉的远端,头部至尾部直径大小逐渐呈递减趋势,该主体的上部对应于头部、下部对应于腹部设置,且所述主体下部设有裸露部,所述主体的外层除该裸露部外均有覆膜结构,主体中部的上缘设有多个球囊扩张支架。
进一步,所述裸露部位于所述主体下缘,裸露部分面积约为支架上覆膜面积的1/4。
进一步,所述球囊扩张支架设有3个。
进一步,所述覆膜支架沿轴向设置有多个波浪形的圆环。
进一步,所述覆膜支架为医用高分子材料。
进一步,所述球囊扩张支架长为3cm,还连接有30cm球囊扩张支架导管,该球囊扩张支架导管的前30cm为交换导管。
进一步,所述覆膜支架主体近端带有膨体材料做成的保护性垫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在于:一种主动脉夹层手术用覆膜支架的输送装置,其包括输送鞘管,约束覆膜支架的缝线和牵拉导丝,缝线缝制在支架主体的外侧面上,缝线将左锁骨下动脉近端覆膜支架两个侧边缝合上,牵拉导丝通过缝线将支架收拢于半收缩状态,将覆膜支架收拢并被包裹于输送鞘管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鞘管的头部为尖顶形状,所述牵拉导丝近端穿过缝线使支架近端呈半收缩状态,牵拉导丝的远端穿过输送鞘管的手柄处穿出并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手柄处设有中控的线槽和可分离的插头,输送鞘管上的牵拉导丝从线槽中穿过,牵拉导丝的远端连接固定在插头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再一种技术方案在于:一种主动脉夹层手术用覆膜支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手术前,将覆膜支架压缩在输送装置内;
S2:开始手术,第一步:分别手术游离左、右侧肱动脉,左侧颈外动脉及一侧股动脉备用;第二步:在DSA指引下,将4根导丝从下肢一侧股动脉穿入,其中一根超硬导丝穿到升主动脉,余3根0.018cm×2.6m导丝分别从左上肢肱动脉、右上肢肱动脉、左颈外动脉穿出;第三步:4根导丝尾部分别穿入相应4个导管,输送鞘管中间穿入的是超硬导丝,右侧肱动脉导丝远端穿入的是头臂干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导管,左侧颈外动脉导丝远端穿入的是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导管,左侧肱动脉导丝远端穿入的是左侧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导管,导管沿着导丝前行并分别从左右肱动脉,左侧颈外动脉拉出体外;第四步,在放射线下观察,覆膜支架输送系统送达主动脉弓预定位置时,同时牵拉三根导管,使其同步到达主动脉弓的位置;第五步:输送覆膜支架到达主动脉弓位置后,由近端到远端逐步解除支架束缚;第六步:调整覆膜支架位置,将三个球囊扩张支架对准并进入主动脉弓的头臂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三个分支开口,牵拉左右上肢的导管及左侧颈外动脉导管,使之进入相应的动脉;第七步:扩张左颈总动脉内球扩支架,同步牵拉左右上肢对应的头臂干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覆膜支架主体在主动脉弓内固定;第八步:扩张头臂干动脉支架;第九步:再扩张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最后,逐渐释放直径较细的远端,覆膜支架支撑体自行弹开全部释放;
S3:撤出输送鞘,再次升主动脉造影,缝合手术切口,完成手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威,未经杨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2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定位的电动刷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易拆电动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