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心内科急救转运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0861.4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9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延俊 |
主分类号: | A61G5/00 | 分类号: | A61G5/00;A61G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内科 急救 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心内科急救转运椅。
背景技术
心内科,即心血管内科,是各级医院大内科为了诊疗心血管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治疗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
由于心内科类型的疾病在病发时,在转运过程中需要格外谨慎,但在转运中不可避免的要来回晃动,这种晃动会加剧病情的恶化,轻者会使病情,重者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大大增加了医生的心理负担和承受的风险,需要一种转运椅进行进行转运,目前市面上的转运椅只能对滚轮进行减震,无法对病人与椅子之间接触的地方进行减震,减震效果不好,增大了患者的病情,增加了医生的心理负担和承受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心内科急救转运椅,解决了心内科患者在病发时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晃动增加患者病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心内科急救转运椅,包括靠板和坐板,所述靠板位于坐板的右侧,所述坐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扶手,所述坐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垫,且气垫位于两个扶手之间,所述气垫的右侧连通有气管,所述气管远离气垫的一端贯穿靠板且延伸至靠板的右侧,延伸至靠板右侧的气管与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位于靠板右侧的气管的顶部设置有气阀,所述靠板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位于气阀的顶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机和气阀电性连接,所述坐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通过活动螺钉活动连接有减震移动装置;
所述减震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通过第一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支杆,所述第一活动轴远离支杆的一端贯穿固定架且延伸至固定架的外部均与第一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杆的左侧通过第二活动轴活动连接有滚轮,所述第二活动轴靠近支杆内壁的一端贯穿支杆且延伸至支杆的外部均与第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支杆远离滚轮一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活动柱,所述固定架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的顶部均与挡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板顶部的右侧倾斜固定连接有减震铁,所述减震铁位于挡板和支板之间,所述活动柱的顶部依次贯穿支板、减震铁和挡板且延伸至挡板的顶部,延伸至挡板顶部的活动柱的一端与挡块固定连接,位于挡板与挡块之间活动柱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位于挡板与减震铁之间活动柱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扶手的顶部开设有放手槽,所述放手槽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层。
优选的,所述靠板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远离靠板的表面套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所述气垫的顶部和靠板的左侧均设置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优选的,所述靠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伸缩带,所述靠板的左侧通过伸缩带与头枕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心内科急救转运椅。具备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心内科急救转运椅,通过固定架的底部的支杆,使滚轮在上下运动时,支杆把滚轮受到的力传输到支杆的右侧,再通过活动柱、减震铁、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支板、挡板和挡块的配合,使滚轮传输的力可以经过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减震铁进行吸收,达到第一次减震,同时风机可以对坐板上的气垫进行充气,通过扶手内部的海绵层、气垫、海绵垫和头枕的配合,可以对患者和转运椅接触的地方进行减震,达到第二次减震,两次减震使减震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极大的降低了患者在晃动时增加的病情,减少了医生的心理负担和承受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移动装置的结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移动装置的结构左视图。
图中:1靠板、2坐板、3扶手、4气垫、5气管、6风机、7气阀、8控制器、9支撑腿、10活动螺钉、11减震移动装置、12固定架、13第一活动轴、14支杆、15第一限位块、16第二活动轴、17滚轮、18第二限位块、19支板、20连接板、21挡板、22减震铁、23挡块、24第一弹簧、25第二弹簧、26放手槽、27海绵层、28把手、29防滑套、30海绵垫、31伸缩带、32头枕、33活动柱。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延俊,未经李延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08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半断面渠道机组
- 下一篇:连续冲洗型输水明渠拦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