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胸腔镜肋骨骨肿瘤切除术用撑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5612.6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2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嘉一三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刘立春 |
地址: |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胸腔镜 肋骨 骨肿瘤 切除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镜肋骨骨肿瘤切除术用撑开器。
背景技术
肋骨肿瘤为胸外科常见病。既往为了达到彻底根治目的,需要切除肋骨肿瘤及其两端各5cm范围内的正常肋骨骨组织,故此通常采用以肋骨肿瘤为中心的较长胸壁切口,通常该切口长约10cm甚至更长,术后严重影响切口美观。随着胸腔镜手术的发展,近年国外有人尝试用胸腔镜进行肋骨肿瘤切除术,取得良好效果。通常胸腔镜肋骨骨肿瘤切除手术切口是靠金属拉钩牵拉切口。由于金属拉钩不具备创道扩开能力,且鉴于金属拉钩钩齿长度限制,不能将手术视野向创道深部延伸,故此不能良好显露切口,亦不能将手术器械及手术成像设备同时通过手术切口置入创道。因此一般胸腔镜肋骨骨肿瘤切除多采用两切口进行肋骨骨肿瘤切除。其中一个切口放置手术成像设备,一个切口放置手术器械并进行手术操作。两个切口不仅增加手术成本,亦会对病人造成更多的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只需要一个切口的胸腔镜肋骨骨肿瘤切除术用撑开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胸腔镜肋骨骨肿瘤切除术用撑开器,包括:
上撑开部,形成有上手柄、上撑开嘴及腔镜凹槽;
下撑开部,形成有下手柄、下撑开嘴及连接件;
固定装置,设于所述上手柄与下手柄之间;
所述上撑开嘴与所述上手柄呈钝角夹角,所述上撑开嘴呈鸭嘴型且其凸面朝外设置;
所述下撑开嘴与所述下手柄呈钝角夹角,所述下撑开嘴呈鸭嘴型且其凸面朝向上撑开嘴;
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下撑开嘴与下手柄的交汇处,所述连接件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至上手柄;
所述上撑开嘴与下撑开嘴之间形成器械通道,所述器械通道的进口端内壁上设有胸腔镜凹槽;
所述胸腔镜凹槽设于连上撑开部内壁上,所述胸腔镜凹槽的轴线与所述上手柄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上手柄的齿条及设于下手柄上与所述齿条相匹配的齿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撑开器能够有效撑开术区切口并能向创道纵深延续,通过固定装置稳定撑开嘴前端张口程度,并能经器械通道置入手术器械及成像设备,成像设备通过腔镜凹槽进入成像稳定,且只需要一个手术切口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胸腔镜肋骨骨肿瘤切除术用撑开器,包括:上撑开部1,形成有上手柄11、上撑开嘴12及腔镜凹槽13;下撑开部2,形成有下手柄21、下撑开嘴22及连接件23;固定装置3,设于所述上手柄11与下手柄21之间;所述上撑开嘴12与所述上手柄11呈钝角夹角,所述上撑开嘴12呈鸭嘴型且其凸面朝外设置;所述下撑开嘴22与所述下手柄21呈钝角夹角,所述下撑开嘴22呈鸭嘴型且其凸面朝向上撑开嘴12;所述连接件23设于所述下撑开嘴22与下手柄21的交汇处,所述连接件23通过转轴活动连接至上手柄11;所述上撑开嘴12与下撑开嘴22之间形成器械通道4,所述器械通道4的进口端内壁上设有胸腔镜凹槽13;所述胸腔镜凹槽13设于连上撑开部1内壁上,所述胸腔镜凹槽13的轴线与所述上手柄11垂直。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设于上手柄11的齿条31及设于下手柄11上与所述齿条31相匹配的齿槽32。
手术过程:取胸壁腔镜切口后,扩开皮下组织至肋骨表面,置入撑开器,撑开切口,固定装置固定,于器械通道4置入手术操作器械及胸腔镜(胸腔镜靠于胸腔镜凹槽以便稳定成像效果)。逐步游离需要切除之肋骨骨组织,游离切除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将该撑开器向前推移,固定装置可逐渐加深,以便张开撑开嘴22前端,向上抬举胸壁软组织,向下下压肋骨,从而适配手术需要。经尾部取出肋骨骨肿瘤,松开固定装置,退出撑开器,缝合切口,术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嘉一三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嘉一三维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56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