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01205.1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胜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藤井胜一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4 | 代理人: | 黄超,周春发 |
地址: | 美国加州瑞其帕洛***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茶壶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有效防止茶壶盖掉落或遗失的茶壶结构。
背景技术
泡茶,除了可以是一项休闲嗜好,更是一种文化。随着现代人对于健康的追求,泡茶与喝茶也提升至保健养生的重要活动。无论是以热水来泡茶,或是以冷水泡茶,如何选择合适的茶具,都是喝茶所不可或缺的前置作业之一。
习知技艺中的茶壶,多为陶器、或是瓷器。陶器或瓷器的茶壶,除了可以有美观的造型,甚至可在外侧进行彩绘,所以相当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在实际使用上,却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习知技艺的茶壶,本身材质容易产生沾附,如果没有在使用后立即清洗,往往会在茶壶内部形成茶垢残留。而这些茶垢可能在日后使用时,剥落并随着茶壶内的液体,如茶汤,一起流出。不仅有损风味,也有安全问题。而且习知技艺的茶壶为了造型以及受限于制作过程,往往只能具有小面积的上开口。此一设计也造成茶壶内部不易清洗。
另一方面,习知技艺的茶壶与茶壶盖并非彼此连结,所以茶壶盖常常会在使用时掉落而损坏,或是发生茶壶盖遗失的状况。再者,对使用者而言,当茶壶不使用时,收纳也是一项头痛的问题。习知技艺的茶壶或许可成为雅致的摆饰,但也往往因为颇占空间而造成收纳时的困扰。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在兼具实用性与方便收纳的前提下,将喝茶的享受与安全与健康完美结合的茶壶结构是一具产业价值的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茶壶结构,上述茶壶结构不仅可以提供方便使用与清洗的效果,更可同时兼具容易收纳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提供一茶壶结构,前述茶壶结构包含茶壶本体、上盖、以及握把。上述的茶壶本体包含壶嘴、开口延伸部、以及过滤部。上述壶嘴设置于上述茶壶本体的侧侧,其中,上述的开口延伸部是从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周围向内延伸,上述过滤部设置于上述茶壶本体内侧,且上述过滤部的上缘连接于上述的开口延伸部,上述过滤部的下缘连接于上述茶壶本体的内侧,上述茶壶本体内的液体从上述壶嘴流出前会先经过上述过滤部。上述的上盖可盖合于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上述的上盖可藉由一按压部连接于茶壶本体的上开口边缘,上述按压部与上述壶嘴分别设置于上述茶壶本体的上开口的相对侧,且上述的按压部可控制上盖相对于茶壶本体的盖合状态。上述握把设置于茶壶本体外侧,且握把与上述壶嘴设置于茶壶本体的相对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上述的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所以上盖不会发生掉落或是遗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上述茶壶结构可以是不锈钢结构,使得上述茶壶结构不易沾附脏污,且不会在使用时产生小碎屑。更好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上述茶壶结构具有大面积的茶壶本体的上开口,所以,茶壶本体的内侧在使用后可更方便清洗,以进一步避免有茶垢残留沾附。更好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上述的茶壶结构在收纳时可堆叠收纳,以节省收纳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技术效果:藉由将上盖连接于茶壶本体的设计,可有效达到防止上盖的掉落或遗失的效果; 藉由壶嘴的特殊设计,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结构在使用时不会发生液体沿着壶嘴流至茶壶本体外侧,而产生脏污的状况; 藉由大面积的上开口的设计,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结构内部容易清洗,以克服习知技艺中因为不易清洗而有清洗不完全的问题; 藉由可堆叠的结构设计,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茶壶结构可以达到方便收纳与节省空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剖面图。
图4为本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的茶壶结构的堆叠示意图。
图号说明:
100 茶壶结构
120 茶壶本体
122 壶嘴
124 开口延伸部
126 过滤部
140 上盖
142 按压部
144 上盖的凸出部
160 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藤井胜一,未经藤井胜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01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