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桥梁长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7071.2 | 申请日: | 201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1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军;韩振江;王吉兵;徐利;任富芝;张云富;王安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桥梁 悬臂 施工 支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桥梁长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城市桥梁建设中,周围环境对桥梁上下部结构选型影响很大,桥下既要有足够的行车道宽度,又要满足桥梁结构与周围环境在空间上的协调,从而满足桥梁在城市景观上的需求。同时,城市交通的不可间断也制约着工期,城市桥梁上部结构一般采用预制拼装结构,下部结构需要满足行车宽度要求和视野通透要求,因此,长悬臂盖梁成为工程设计的优选方案。
在施工过程中,当盖梁悬臂端下方地基软弱时,不能采用搭设满堂支架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如采用在两悬臂端下方设置钢管桩支撑,则钢管桩拔出困难,施工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桥梁长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该支撑体系能够避免地基软弱的问题,并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桥梁长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包括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承重结构;所述下部支撑结构由墩柱基础承台支撑;所述上部承重结构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承重梁,两根所述承重梁通过钢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承重梁由所述下部支撑结构支撑,在两根所述承重梁上支撑有多根与其垂直的分配梁,在所述分配梁上支撑有盖梁底托。
所述下部支撑结构是由多个标准节连接而成的,所述标准节包括四根立柱,四根所述立柱围绕在所有墩柱周围,在水平面内呈矩形点阵布置,横向相对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通过桁架连接,纵向相对的两根所述立柱之间通过Z型撑Ⅰ连接,所述Z型撑Ⅰ和所述桁架围绕在所有墩柱周围,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桁架通过Z型撑Ⅱ连接,所述Z型撑Ⅱ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墩柱之间;位于最下方的所述标准节的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墩柱基础承台上,在位于最上方的所述标准节的所述立柱的上端连接有砂桶,所述砂桶支撑所述承重梁。
所述承重梁采用上下两层贝雷梁连接而成,上层贝雷梁和下层贝雷梁均是由贝雷片连接而成的,前后相对的两个所述贝雷片之间通过花窗连接,所述下层贝雷梁的端部比所述上层贝雷梁的端部少一节所述贝雷片。
在所述上层贝雷梁和所述下层贝雷梁内均设有与所述砂桶对应的竖向加强杆,所述竖向加强杆一一对应地位于所述砂桶的正上方。
所述盖梁底托采用分块组合结构,每个所述分块均采用桁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利用墩柱基础承台作为支撑面,既节省了软基处理费用,又保证了支撑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拆卸方便,周转效率高,能够节约工期;能够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与其他支撑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占用道路空间小,能够减轻施工给交通带来的压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桥梁建设中具有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标准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梁底托分解图。
图中:1、墩柱基础承台;2、立柱;3、桁架;4、Z型撑Ⅰ;5、砂桶;6、贝雷片;7、花窗;8、竖向加强杆;9、分配梁;10、盖梁底托;11、Z型撑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4,一种用于桥梁长悬臂盖梁施工的支撑系统,包括下部支撑结构和上部承重结构;所述下部支撑结构由墩柱基础承台1支撑;所述上部承重结构包括两根前后平行设置的承重梁,两根所述承重梁通过钢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承重梁由所述下部支撑结构支撑,在两根所述承重梁上支撑有多根与其垂直的分配梁9,在所述分配梁9上支撑有盖梁底托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70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扬声器
- 下一篇:具双驱动单元的扬声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