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置钉的导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66480.4 | 申请日: | 201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0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陈昱霖;王文军;晏怡果;刘洪;胡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昱霖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A61B17/7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王术兰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导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置钉的导航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用于在人体内置钉的技术(诸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如脊柱等骨科创伤、矫形等治疗中。
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导航模板来引导在人体骨质内置钉,而实施完整的置钉过程共有3个步骤,分别是定位破骨皮质、钻孔和置钉。但是现有的导航模板只能引导置钉的前过程,即定位皮质和钻孔过程,也就是在原有导板的引导下在指定位置进行钻孔,然后在脊柱骨松质内(以脊柱置钉为例)留下一个骨道,后续则需要医疗人员沿着骨道进行徒手置钉操作。然而,由于骨松质较为脆弱,骨道相当的不稳定,后续徒手置钉的螺钉直径与骨道内径也不一致,以及徒手置钉的人为误差和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后续置钉操作可能偏离预先设计的轨道。事实上,对于脊柱置钉,现在最常用的徒手置钉方式的误置率仍然较高,并且螺钉误置可能引起周围血管神经损伤,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对于人体其它部位的置钉,同样存在上述问题,因此精准安全的的辅助置钉导航装置很有应供的价值。
针对上述导航模板因无法准确引导置钉全过程而带来潜在的置钉风险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置钉的导航装置,能够提升引导置钉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置钉的导航装置,其中,该装置包括导航模板和引钉套筒;引钉套筒与导航模板的外引导管匹配,可设置于外引导管内;引钉套筒包括柱形的引钉本体,该引钉本体的柱心设置有用于引钉的通孔。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引钉套筒包括设置于引钉本体顶部的环形筒盖,该环形筒盖的外侧设置有手持部。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装置还包括置钉器,置钉器包括上钉器和薄片筒;上述引钉本体还包括与该薄片筒匹配的环形槽,环形槽位于通孔的外围,并与通孔具有相同轴心线;上钉器和薄片筒沿所述轴心线的方向可移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装置还包括引钻套筒;引钻套筒包括柱形的引钻本体,该引钻套筒与导航模板的外引导管匹配,可设置于外引导管内;该引钻本体的柱心设置有用于引钻的通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外引导管、引钉本体、引钻本体和薄片筒为圆柱形;上述引钻套筒还包括设置于引钻本体顶部的环形筒盖,该环形筒盖的外侧设置有手持部。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导航模板包括:第一贴附面板、与第一贴附面板对应的第二贴附面板,以及连接第一贴附面板和第二贴附面板的把手,第一贴附面板、第二贴附面板和把手为一体式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导航模板包括:第一贴附面板、与第一贴附面板对应的第二贴附面板,以及可拆卸连接第一贴附面板和第二贴附面板的把手。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装置包括多个导航模板和分别与多个导航模板的外引导管相匹配的引钉套筒和引钻套筒。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引钉套筒和引钻套筒由金属、合金、陶瓷、树脂、尼龙、尼龙改性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导航模板由3D打印技术制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置钉的导航装置,包括导航模板和引钉套筒,该引钉套筒与导航模板的外引导管相匹配,且引钉套筒包括设置有用于引钉的通孔的柱形引钉本体,操作者可以通过该引钉本体中的通孔进行置钉操作,准确性较高;与现有技术中操作者无法利用现有导航模板而完全引导置钉操作而存在置钉风险的问题相比,通过上述装置,操作者可以借助于与导航模板的外引导管相匹配的引钉套筒的通孔进行较为准确的引钉过程,降低了因徒手引钉误差而带来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昱霖,未经陈昱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664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骨科导向复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骨科上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