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抽插式分叉血管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65258.2 | 申请日: | 201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97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马英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一众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28 | 分类号: | G09B23/28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3 | 代理人: | 徐丰,刘袁君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插式 分叉 血管 模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抽插式分叉血管模型。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发生率高,占所有冠脉介入病例的20% 左右,治疗难度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脂、糖尿病等,都不能解释为何分叉弯曲处更易形成斑块,该现象被称为“粥样硬化的局部性”。为此,需要研究一种能够模拟分叉血管的模型,通过血液在模型内流动,来研究血液的流体动力学,进而来确定血管病变的机理,为治疗、预防建立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抽插式分叉血管模型,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抽插式分叉血管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和两根细管;所述主管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接口,两个接口连接处焊接有弧形增强板,且在弧形增强板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两个接口向外延伸有弧形连接板,弧形连接板中部开有弧形插槽,弧形插槽大小与细管直径适配;所述细管包括金属半圆管和钢化玻璃半圆管,金属半圆管上开设有插槽,插槽内连接有钢化玻璃半圆管。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直径是细管直径的1.5-2倍。
进一步地,所述细管出口处设置有可拆卸堵塞球。
进一步地,所述细管金属半圆管端部设置螺纹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细管包括金属半管与玻璃半管,通过抽插的形式进行连接,便于直接观察介质流体在分叉管路的流通,为进一步模拟修改模型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分叉血管的研究。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主管设置有弧形连接板,在连接时,仅需要将细管对准弧形连接板的插槽,防呆插管的形式使连接更简单,细管插入后,再将细管进行旋转,用弧形连接板遮住细管上的插槽接口痕迹,避免泄露和灰尘的进入,并通过底部的螺钉与弧形增强板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抽插式分叉血管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主管、2为接口、3为弧形增强板、4为弧形连接板、5为弧形插槽、6为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抽插式分叉血管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管1和两根细管6;所述主管1下部设置有两个对称接口2,两个接口2连接处焊接有弧形增强板3,且在弧形增强板3上设置有螺纹通孔;两个接口2向外延伸有弧形连接板4,弧形连接板4中部开有弧形插槽5,弧形插槽5大小与细管6直径适配;所述细管6包括金属半圆管和钢化玻璃半圆管,金属半圆管上开设有插槽,插槽内连接有钢化玻璃半圆管。所述主管1直径是细管6直径的1.5-2倍。所述细管6出口处设置有可拆卸堵塞球。所述细管6金属半圆管端部设置螺纹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细管6包括金属半管与玻璃半管,通过抽插的形式进行连接,便于直接观察介质流体在分叉管路的流通,为进一步模拟修改模型提供依据,进一步完善分叉血管的研究。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主管1设置有弧形连接板4,在连接时,仅需要将细管6对准弧形连接板4的插槽,防呆插管的形式使连接更简单,细管6插入后,再将细管6进行旋转,用弧形连接板4遮住细管6上的插槽接口2痕迹,避免泄露和灰尘的进入,并通过底部的螺钉与弧形增强板3进行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一众药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一众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652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散热器上支架缓冲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模拟CT系统的教学用人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