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62619.8 | 申请日: | 2016-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8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朱艳春;杨洁;李硕;刘云;储大为;谢耀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磁共振 成像 头部 线圈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和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在一次成像中可以获得解剖和功能图像。磁共振成像技术相较其他的医学诊断技术而言,在脑功能成像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此外磁共振成像对脑脓肿、脑出血、脑肿瘤、脑囊虫症、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可以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特别是可以准确的判断脑卒中病人的病变,因此它在临床脑部疾病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磁共振头部成像检查中,被检查者头部位置的晃动会在图像中产生运动伪影,进而影响成像的结果,因此在检查中需要保证被检查者头部保持静止,通常会采取一些头部固定的措施。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带凹槽的枕头、泡沫垫或者布条捆绑等简单粗糙的方式固定被检查者的头部,这些方法繁琐费事,体验度不高,往往不能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1420390841.3公开了一种磁共振扫描充气式定位头盔,该头盔为半圆形,内壁上分布两排可充气的气囊,气囊之间通过气管连通。该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用气管连接的气囊实现对病人头部的固定作用,避免了目前临床上技师使用凹槽枕头或布带、木板缠绕固定头部的粗糙方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但是该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缺点:该磁共振扫描充气定位头盔与磁共振扫描的头部线圈是分开的,使用者需要在检查前佩戴头盔固定,然后由医生放好头部线圈后将使用者送入设备中进行检查,这样会使得整个检查流程过于繁琐,同时也增加医生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该气囊包括:
环形部分1、耳罩部分2和充气通道3;
所述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固定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内壁;所述气囊的充气通道3伸出至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外面;
所述环形部分1与耳罩部分2相连通;所述充气通道3的一端与环形部分1或耳罩部分2连通;
通过所述充气通道3向环形部分1或耳罩部分2内充气;
所述环形部分1在充气后支撑头后部,同时覆盖头顶部;
所述耳罩部分2在充气后贴紧耳部;
所述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在充气后整体用于固定使用者头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分1和耳罩部分2通过粘贴方式固定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分1的内侧面在充气后有半圆形凸起结构,所述半圆形凸起结构用于使所述环形部分1紧密贴合使用者头部,同时兼具透气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部分1整体呈弧形球面形状,与使用者头部形状相匹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罩部分2的形状为椭圆形,充气后紧扣使用者耳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罩部分2上覆盖有降噪材质,用于降低噪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3的另一端与充气装置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通道3上安装有旋转开关,所述旋转开关用于充气后密封或放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开关为阀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该气囊包括环形部分、耳罩部分和充气通道,该气囊(环形部分和耳罩部分)固定于头部线圈的内壁,在检查时使用者只需将头部放置在气囊里面即可,然后医生通过充气通道向环形部分或耳罩部分内充气,充气后使用者头部被环形部分固定,耳部被耳罩部分覆盖,该气囊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磁共振成像常用的一种鸟笼头部线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磁共振成像头部线圈的气囊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囊与磁共振头部线圈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626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视觉电生理检测仪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手持式呼末二氧化碳监护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