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伪门票及防伪门票检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47159.1 | 申请日: | 2016-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2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霞;章中群;汪玲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曼博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7/005 | 分类号: | G07D7/005;G06K19/06;B42D25/26;B42D25/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郑彤,万志香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门票 检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伪门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门票及防伪门票检验系统。
背景技术
生活中的许多场合都需要使用各种票证,假票的出现不仅扰乱了门票市场,也给国家、展会举办方、景区、消费者等带来了极大地经济损失。为了遏制假票,消费者除了从正规渠道购买票源外,门票供应商也在门票上增加了诸如电码查询、光变油墨、冷烫、二维码识别等技术,但由于这些都属于公知技术,不存在唯一性,且技术门槛较低,造假分子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就能仿造出可以假乱真的假门票,除专家外普通消费者根本无从判别,不能真正遏制假门票的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门票。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伪门票,包括门票本体,所述门票本体上设有防伪检测区域,所述防伪检测区域包括载体层以及沿所述载体层的一侧依次层叠的形状记忆薄膜层和/或印刷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层与所述形状记忆薄膜层紧密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状记忆薄膜层的材质为形状记忆材料,所述形状记忆材料选自热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电致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光致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或化学感应型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层的材质为纸质或高分子薄膜材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印刷层上设有信息印刷区域,所述信息印刷区域印刷有文字、图案、电码、二维码和条形码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门票检验系统。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伪门票检验系统,包括
传送装置,用于传送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防伪门票;
感应触发装置,包括感应器,触发器和计时器;所述感应器用于感应所述传送装置传送的所述防伪门票到达预定位置;所述触发器用于对所述防伪门票施加热刺激、光刺激、电刺激或化学刺激;所述计时器用于计量所述触发器施加刺激的时间;
检视装置,用于检视所述防伪检测区域以判断所述防伪门票的真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门票防伪技术,主要是将形状记忆防伪材料与门票紧密结合,在不影响现有门票的设计、印刷等情况下,为门票增加一道安全防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伪门票检验系统,包括传送装置、感应触发装置和检视装置,传送装置将门票传送至感应触发装置,当感应器感应到门票,触发器就对门票施加热刺激、光刺激、电刺激或化学刺激,使得门票的防伪检测区域中的形状记忆材料发生变化,显示出立体隐藏信息,再通过检视装置检视,以判断门票的真伪。这种门票防伪技术,具有工艺复杂、仿造难度大,真伪检验快捷可靠的特点,使得检票更加简便、快捷,且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防伪门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防伪门票的防伪检测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防伪门票检测系统的示意图。
10、防伪门票;11、门票本体;12、防伪检测区域;101、载体层;102、形状记忆薄膜层;103、印刷层;201、传送装置;202、感应触发装置;221、感应器;222、触发器;223、计时器;203、检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安装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通”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通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曼博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曼博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47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