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44073.3 | 申请日: | 2016-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敏 |
主分类号: | A61F13/02 | 分类号: | A61F13/02;A61F13/06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32255 | 代理人: | 刘伯平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隔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
背景技术
病人的腿部皮肤表面受到创伤后,会留下伤口,由于伤口浅、小,一般不会进行包扎,这样在平时的生活中,极易跟裤子进行摩擦,这样会导致伤口上的药可能会擦至裤子上,影响药效、弄脏裤子不说,同时还会在摩擦中感染伤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其特点是,包括与腿部周面形状一致的拱形罩,所述拱形罩由左右两部分罩体铰接而成,与铰接侧相对设置的左右罩体侧边均设有定位板,定位板之间设有两根弹性条,两条弹性条分设在腿部伤口的两侧,定位板两侧的两条弹性条之间设有调节拱形罩拱形大小的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设在弹性条上的调节环,调节环上设有调节长孔,定位板上设有与调节长孔相配合的插块。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所述拱形罩上设有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透气孔上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弹性条的上设有与腿部相接触的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所述拱形罩的内壁上设有紫外灯。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两条弹性条之间设有腿伤的上药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的上药装置设有与弹性件活动相接的基板,基板上依次设有海绵透气层、药物敷设层及纱布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在所述纱布层外设有伤口避空层。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海绵透气层和伤口避空层均呈台阶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条,将整个装置绑在腿上,弹性条分设在腿伤两侧,避免弹性条与伤口的直接接触,利用弹性条的弹性,保持舒适度,适合任何胖细的腿及腿部的任何位置,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定位板的位置及拱形罩的拱形大小,在对伤口起到保护的同时不影响伤者顺利穿衣服,还方便拆装拱形罩,拱形罩由两部分组成,方便拱形罩的收放。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效率高,对腿伤处提供了良好的保护、隔离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包括与腿部周面形状一致的拱形罩1,所述拱形罩1由左右两部分罩体铰接而成,与铰接侧相对设置的左右罩体侧边均设有定位板7,定位板7之间设有两根弹性条2,两条弹性条2分设在腿部伤口的两侧,定位板7两侧的两条弹性条2之间设有调节拱形罩拱形大小的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设在弹性条上的调节环3,调节环3上设有调节长孔8,定位板4上设有与调节长孔8相配合的插块4。
实施例2,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在所述拱形罩1上设有透气孔6。
实施例3,实施例2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所述透气孔6上设有滤网。
实施例4,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在弹性条2的上设有与腿部相接触的防滑层。
实施例5,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在所述拱形罩1的内壁上设有紫外灯。
实施例6,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在两条弹性条2之间设有腿伤的上药装置。
实施例7,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所述的上药装置设有与弹性件活动相接的基板,基板上依次设有海绵透气层、药物敷设层及纱布层。
实施例8,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在所述纱布层外设有伤口避空层。
实施例9,实施例1所述的便携式腿伤隔离装置,所述海绵透气层和伤口避空层均呈台阶状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敏,未经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44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蓄电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