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易脱出的肛塞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26651.0 | 申请日: | 2016-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8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姜红;黄逢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红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 |
代理公司: | 烟台双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225 | 代理人: | 张媛媛 |
地址: | 265200 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易 脱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仅具有透气不透水功能,而且不易脱出的肛塞。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CN203988659U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仅具有透气功能的肛塞,前部为棒状柱塞,后端有伞状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有两层,内层为具有透气和透水功能的开孔发泡塑胶,外层为一层仅具有透气功能的高分子透气膜。公开号为CN204133701的实用新型专利也公开了一种仅具有透气功能的肛肠手术后用肛塞,前部为棒状柱塞,后端有伞状扩台,前部为棒状柱塞,后端有伞状扩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有两层,内层为前端圆滑过渡的密孔笼状,外层为卫生级TPU防水透气膜。
前述两项专利的关键是采用高分子材料的透气膜,能将肛肠中的气体及时排出而使患者体内体外压力相平衡,不会出现不适感,同时,又不具有透水性,能防止肛液流出,避免细菌感染。但是该两项专利的技术方案中前部为柱塞均为棒状,由于人体肛周括约肌比较发达,外层为肛门外括约肌,它是骨骼肌,为随意肌。内层为肛门内括约肌,它是不随意的平滑肌部分,包绕肛管上2/3部。肛门内括约肌肌束为椭圆形,连续重叠呈叠瓦状排列,上部纤维斜向内下,中部逐渐呈水平,下部有些纤维稍斜向上。肛门内括约肌下端最肥厚,形成一条清楚的环状游离缘,有联合纵肌的弹性纤维环绕。肛门内括约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起闭合肛门和协助排便作用。它平常呈收缩状态,关闭肛门,防止直肠内的粪便、液体、气体流出,维持直肠一定的张力,这种收缩状态除排便时可持续工作,不易疲劳,并且易保持一种持续收缩的痉挛状态。
当将前述两种柱塞均为棒状的肛塞置入直肠内时,肛塞刺激直肠壁,通过反射作用使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等发生一系列的蠕动运动,同时又使肛管内、外括约肌放松以及隔阂腹壁肌收缩,遂产生排便反射,将柱塞向肛外排,此时内括约不受意识支配,不会对肛塞产生阻止作用,而肛门外括约肌可能根据人的意志夹紧肛塞,但由于外括约肌易疲劳,持续收缩一般只能维持55秒,超过此时间,柱塞就控制不住而脱出体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肛塞易于脱出体外问题,提供一种排气效果好,能避免肛液流出而出现感染的但不易脱出的透气肛塞。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力案是:一种不易脱出的肛塞,包括前端圆滑过渡封闭的中空的棒状柱塞,后端伞状扩台,其特征在于:在棒状柱塞与伞状扩台之间还包括中空的膨大部和中空的嵌入部,所述的棒状柱塞与膨大部、嵌入部和伞状扩台一体注塑而成,棒状柱塞的体壁设置密集的小孔,其他部分的体壁为实体,棒状柱塞的表面和覆设一层TPU防水透气膜。
进一步地,所述的膨大部靠近棒状柱塞的一侧的曲率小于远离棒状柱塞的一侧的曲率;膨大部与棒状柱塞、嵌入部光滑过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透气性,不透水性,而且不易脱出,排气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不易脱出的肛塞,包括前端圆滑过渡封闭的中空的棒状柱塞1,后端伞状扩台2,其特征在于:在棒状柱塞1与伞状扩台2之间还包括中空的膨大部3和中空的嵌入部4,所述的棒状柱塞1与膨大部3、嵌入部4和伞状扩台2一体注塑而成,棒状柱塞1的体壁设置密集的小孔,其他部分的体壁为实体,棒状柱塞1的表面和覆设一层TPU防水透气膜5。所述的膨大部3靠近棒状柱塞1的一侧的曲率小于远离棒状柱塞1的一侧的曲率;膨大部3与棒状柱塞1、嵌入部4光滑过渡。
膨大部3和嵌入部4的不设置小孔,其表面也不覆设TPU防水透气膜5是由于膨大部和嵌入部4与直肠或肛门粘膜贴合比较紧密,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都不容易透过,因此没有必要设置小孔和覆设TPU防水透气膜,不仅降低成本而且膨大部3和嵌入部4开孔和覆设其他材料的难度相对较大。而棒状柱塞1由于膨大部3的支撑作用,与直肠粘膜相对隔离,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棒状柱塞透气效果更好。
使用时将肛塞前端插入到患者肛门,无需用医用胶布将肛塞尾端的扩台固定在患者腚上,膨大部使该肛塞不容易从病人肠道内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红,未经姜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26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辅助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神经电极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