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池板装置及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21408.X | 申请日: | 201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3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伟;李平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建伟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H02S40/30;H02S40/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杨明 |
地址: | 071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电池板 装置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应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装置和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板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相对于普通电池和可循环充电电池来说,太阳能电池属于更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
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一般由铝合金边框、钢化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构成,太阳能电池板在使用时朝向太阳光的一面为工作面,与工作面相对的另一面为背面;安装电池板经常是一个电池板对应一个支架,每个支架分别通过螺钉或者铆钉与屋顶结构固定,而现有技术中,太阳能电池板所用的支撑架大都为固定式,角度无法调节,同时太阳能电池板需要满足随时安装、随时拆卸的需求,而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安装结构相对复杂,这制约了其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安装便捷、角度可调的太阳能电池板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调节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板装置,该太阳能电池板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框架和电池板组;
所述支撑框架通过连杆铰装在底座上,所述电池板组安装在所述支撑框架上;
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用于支撑所述电池板组,所述第二框架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靠外一侧,所述第二框架用于对所述电池板组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框架靠近所述第一框架的一侧面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安装有凸出于所述第二框架侧平面的限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与电池板之间注入硅胶或嵌入橡胶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之间通过调节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板组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板组为半球形。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板组为平板形。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板组为由多块电池板组装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板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板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该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充放电控制器、并网逆变器、蓄电池组以及如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装置;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装置电连接所述充放电控制器;
所述充放电控制器分别电连接所述蓄电池组和并网逆变器;
所述蓄电池组和所述并网逆变器分别接入于市电电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技术效果有:
本专利提供的太阳能电池板装置;利用支撑框架结构可以对电池板组进行固定,组装便捷,支撑架的形状可以与电池板组形状匹配,使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满足随时安装、随时拆卸的要求;同时,电池板组可以同支撑框架一起进行角度调节,便于应用。
本专利提供的太阳能供电系统;其中太阳能电池板装置可以放置在任何阳光充足地方进行供电,充放电控制器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状态,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和过放电保护,并网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后并入市电电网,蓄电池也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池板组的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池板组的其中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电池板组的其中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
1-底座;2-支撑框架;3-电池板组;
4-连杆;5-限位板;6-调节螺栓;
7-连接耳;21-第一框架; 22-第二框架;
221-卡槽;31-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建伟,未经郭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214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型高效节能燃煤锅炉
- 下一篇:一种混合气体再燃低氮燃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