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便的二次顶出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03925.4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0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黄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云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同泽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45 | 代理人: | 石敏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便 二次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是一种简便的二次顶出注塑模具,属于模具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产品侧壁带有凹槽或凸台时,塑料制品不易直接从模具内脱出,可以将凹槽及凸台做在滑块、斜顶等侧抽芯结构上,对于凹槽或凸台较小的产品也可以采取强制顶出的方式。
现有的产品侧壁带有小凸台,要求顶出时凸台区域有一定的变形空间,而此产品凸台区域完全在动模内成型。首先顶出产品与凸台成型区域使产品与动模分离,继续顶出产品使凸台处向外圈变形直至产品与凸台成型区域完全分离。此结构使产品有一定的变形空间,二次顶出时侧壁凸台处的应力大大减小,对产品的损坏较小,此结构适用于内侧带小卡扣或者凹槽的产品如接线盒、插座、连接器等。
若产品直接顶出,顶出力会大大增加,产品的侧壁凸台极易断裂、拉伤,不良品较多;若采用斜顶结构,由于产品内部空间较小,斜顶及模具强度较差,且模具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便的二次顶出注塑模具,此结构简单,稳定,顶出时脱模力较小,产品侧壁凸台不易断裂、拉伤,大大减少生产时的不良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便的二次顶出的注塑模具,包括产品、动模、直顶块、顶针、镶针、推板,其特征在于:直顶块、顶针设置在动模内,镶针设置在直顶块的下方,推板设置在直顶块与顶针的下方,直顶块的台阶面与动模底面的距离为9.5MM,直顶块与推板之间距离为11MM。
进一步,直顶块抵至动模后产品与动模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动模、推板分别与直顶块顶出方向设定间隙,产品顶出动模后直顶块抵至动模停止运动,顶针继续顶出产品与直顶块分离。此结构使产品顶出时有局部区域有一定的变形空间,减少产品顶出时局部断裂、拉伤,模具结构简单、稳定且产品损坏率小,有效的减小模具成本和提高模具寿命,减少产品不良率。
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顶块抵住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产品,2.动模,3. 顶针,4.直顶块,5.镶针6.推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顶块(4)、顶针(3),镶针(5),动模(2),推板(6)和产品(1)。直顶块(4)、顶针(3)设置在动模(2)内,镶针(5)设置在直顶块(4)的下方,推板(6)设置在直顶块(4)与顶针(3)的下方,直顶块(4)台阶面与动模(2)的距离为9.5MM,直顶块(4)底面与推板(6)距离为11MM。
产品顶出时,首先顶针、产品与直顶块同时向上运动9.5MM,此时直顶块台阶面抵住动模后停止向上运动,产品与动模分离;顶针、产品继续向上顶出11MM,产品与直顶块分离,然后取出产品,即脱模完成,合模时镶针抵住直顶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云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云泰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03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光程调节检查盖模具
- 下一篇:温控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