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汗蒸煲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96839.5 | 申请日: | 201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59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吉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建平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0209 | 代理人: | 周韶红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汗蒸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蒸汽中烹调食品用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汗蒸煲。
背景技术
汽锅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物加工厨具,其加工食物的特点在于蒸汽在汽锅内一面加热食物,一面冷凝蒸馏为为汤汁所形成的独特风味。现有的汽锅结构由于蒸汽进孔少,而且随着蒸汽进入后锅体和锅盖的温度上升,蒸汽的冷凝蒸馏量逐渐减少,所以一般开始加热前锅体内先加一定量水或汤,这样加工的食物的口感不能充分体现其风味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中国专利200620117237.9中公开了一种汽锅,其结构主要由锅盖、锅体和锅体托罩组成,所述锅盖顶部呈锥形下凹,所述锅体为平底型锅体,其上部设有蒸汽通孔。所述锅盖下端内表面中部呈与顶部锥形下凹向对应的下凸。采用上述的汽锅,即能保证锅体内有充足的蒸汽进入量,又能控制冷凝蒸馏水生成量。
然而,即使采用上述专利中的汽锅,依然存在的问题有:烹饪时间长、汤汁少、冷热交换不平衡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时间短、汤汁多且冷热交换平衡的一种汗蒸煲。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汗蒸煲,包括锅体和锅盖,所述锅盖包括盖体,在所述盖体顶面设置有下凹部,在所述盖体底面设置有与所述下凹部相对应的下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部的底面具有冷却面。采用这样的设置,能够使得冷热交换更加平衡,使得烹饪时汤汁更加多、烹饪时间更加短。
为了进一步增加汤汁量,所述冷却面呈半球形下凸状。
为了进一步使得冷热交换更加平衡,所述冷却面呈横向平面状。
优选地,所述下凸部侧壁为竖直向下或者具有向内的斜度。竖直向下时能够增加下凹部的容积。
为了进一步缩短烹饪时间,在所述盖体顶面的下凹部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水管的固定部。
为了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固定部为设置在所述下凹部内壁上的圆环体
为了进一步缩短烹饪时间、平衡冷热交换,在所述盖体顶面的下凹部内壁上设置有出水孔。
为了进一步平衡冷热交换,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出水孔相对设置。
为了进一步增大汗蒸煲的容量,所述下凸部的冷却面不低于所述锅体的顶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在所述盖体上设置有出汽孔。
为了进一步增加汤汁量,所述锅体包括内锅和外锅,所述内锅架设在所述外锅内壁上,且在所述内锅壁上部设置有通气孔。
为了进一步缩短烹饪时间,在所述内锅下部的外锅壁上设置有带孔隔板。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汗蒸煲,能够带来的有益效果有:能够平衡冷热交换,调节烹饪时间;能够缩短烹饪时间,增加汤汁量,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能自动排出食物中的油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介绍的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汗蒸煲,包括锅体1和锅盖2,所述锅盖2包括盖体21,在所述盖体21顶面设置有下凹部22,在所述盖体21底面设置有与所述下凹部22相对应的下凸部23,所述下凸部23的底面具有冷却面24。其中,所述冷却面24可以是呈半球形下凸状,也可以是呈横向平面状。所述下凸部23侧壁为竖直向下或者具有向内的斜度。竖直向下时能够增加下凹部22的容积。并且所述侧壁可以为圆环状,也可为多面状、比如说三面、四面、五面、六面、七面、八面、九面、十面状等。所述冷却面24在烹饪的过程中,能够冷却高温的蒸汽,使得蒸汽变为含有食物浓香的液体滴入到锅体内部,作为汤汁的唯一来源。
另外,在所述盖体21顶面的下凹部22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水管的固定部25。所述固定部25为设置在所述下凹部22内壁上的圆环体,或者是用于固定水管的夹具等。而且,在所述盖体21顶面的下凹部22内壁上设置有出水孔26。其中,所述圆环体与所述出水孔26相对设置。
另外,所述下凸部23的冷却面24不低于所述锅体1的顶面,可以与所述锅体1顶面相平齐,也可以高于所述锅体1顶面。在所述盖体21上设置有出汽孔27。
另外,所述锅体1包括内锅11和外锅12,所述内锅11架设在所述外锅12内壁上,且在所述内锅11壁上部设置有通气孔13。在所述内锅11下部的外锅12壁上设置有带孔隔板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建平,未经吉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96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