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一次性胃肠负压吸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95928.8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刘琤琤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曾教伟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一次性 胃肠 吸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一次性胃肠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胃肠负压吸引装置是常用的医疗器械,通过在吸引腔内形成负压对病人胃肠道的积气积液引出,并计量吸出的量,为维持患者体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提供依据。我院现在使用的胃肠负压吸引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携带不方便:一般需要人手拿持,增加患者下床运动、如厕时的不舒适度,且不易固定,容易因下床运动、如厕等时牵扯,导致胃肠管的滑脱。(2)自带的胃肠液储存装置计量不准确。因储存装置内部附带弹簧装置,材料为软塑料,虽然装置周边附带刻度,但是经常因为储存液体装置澎隆不充分而计量不准;储存装置底盘较大,刻度精确度不高,尤其是引流量<100ml时,无法正确计量;(3)引流量<100ml时计量操作方法复杂:我科采用的是50ml注射器从连接管口抽吸引流液,根据注射器的刻度累计,此操作方法复杂、消毒规范性差,有针刺伤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一次性胃肠负压吸引装置。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一次性胃肠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可压缩的储液罐,储液罐为锥形,其内部设有弹簧;锥形储液罐的顶端盖板上设有进气/液管接口与排液管接口,储液罐底端设有能够打开的排液口,排液口的开口尺寸与储液罐底端的尺寸相同;在排液口上设置有环板,环板连接挂板,挂板上设有挂孔。
其中,排液口为具有螺纹外壁的开口,在排液口上盖有与螺纹外壁配合的密封盖,排液口的内径与储液罐底端的直径相等。
其中,环板为活动套装在排液口的外侧。
其中,环板与挂板的连接处设有豁口,环板与挂板能够从豁口处断开连接。
其中,环板与挂板的连接处的厚度小于环板与挂板的厚度。
其中,环板端部连接有卡扣,挂板上设有与卡扣配合的卡槽,卡扣包括中间柱以及对称设于中间柱两侧的卡柱,卡柱具有弹性,卡扣插入卡槽后,卡柱分别卡在设于卡槽上的卡口上。
其中,卡柱与中间柱之间设有弹簧,卡口上设有用于卡住卡口侧面的缺口,各个卡柱的端部还设置有圆弧面。
其中,弹簧为与储液罐内壁贴合的锥形弹簧。
其中,挂孔的直径为3~5mm。
其中,储液罐顶端开口处的尺寸与储液罐深度的尺寸比为1.5-2:1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一次性胃肠负压吸引装置,采用锥形外形的储液罐,在锥形储液罐的底端设置排液口,可保证储液罐内的液体被全部倒出,由此可以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对于昏迷、危重、手术等病人的治疗、病情观察提供重要依据,便于医务人员了解机体需要和消耗是否平衡;调整治疗措施,以维持患者体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供给,有效控制因液体量过多或过少对患者治疗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通过在挂板上设置挂孔,可将本装置挂在病人身上,使病人在活动时不用手持本装置,解放双手、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因进气/液管被牵扯而至胃肠管滑脱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环板与挂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环板与挂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卡扣与卡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便携式一次性胃肠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可压缩的储液罐1,储液罐1为锥形,其内部装有弹簧12,弹簧12为与储液罐1内壁贴合的锥形弹簧。锥形储液罐1的顶端盖板2上设置有进气/液管接口4与排液管接口5,储液罐1底端设置有能够打开的排液口3,排液口3的开口尺寸与储液罐1底端的尺寸相同;在排液口3上设置有环板7,环板7连接挂板8,挂板8上开有挂孔10,挂孔10的直径为3~5mm,该尺寸便于插入别针。排液口3为具有螺纹外壁的开口,在排液口3上盖有与螺纹外壁配合的密封盖6,使用可拆下的盖子封堵开口,便于打开后排出液体。环板7为活动套装在排液口3的外侧,在本装置挂在病人身上时,可以自由转动储液罐1。储液罐1顶端开口处的尺寸与储液罐1深度的尺寸比为1.5-2:1,使得储液罐1整体尺寸趋于扁平,方便携带。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医院,未经江苏省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9592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入式远程监测定位系统
- 下一篇:基于ARM和GPRS的心电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