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线蓝牙指端脉搏波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94554.8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5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万兵;党文铮;申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京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 | 分类号: | A61B5/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5 | 代理人: | 何会侠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线 蓝牙 指端 脉搏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脉搏波检测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蓝牙指端脉搏波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环境因素造成的疾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何快速高效的了解自身健康合理的就医,是目前学者们研究比较热门的课题。脉搏搏动的诊断即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但是,有线的硬件设备连接为通信带来巨大的不便,而且需要繁琐的有线传输方式,使被监护者只能在特定的时间段与特定的医疗环境下才可以进行检测,由此原因十分容易带来检测数据的不准确性。
国内许多研究机构通过多年的努力,研究的脉搏仪器主要是通过电脑并行或串行接口方式连接,大多数以有线方式进行传输数据。有线数据传递信号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导致信号的衰减,数据失真。同时,蓝牙传输的有限范围在10米左右,分布空间和灵活性较大,对被使者的状态要求相对宽松,更加人性化。一种蓝牙无线脉搏信号测量装置(申请号201020629333.8)公开了一种基于蓝牙模块和计算机相连的脉搏测量装置,由于计算机体积较大,给移动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另外,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具备了实现相对比较复杂的程序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无线蓝牙指端脉搏波检测系统,能够保证被采集者有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提高了脉搏波检测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线蓝牙指端脉搏波检测系统,包括脉搏信号检测系统1和数据处理显示系统2;所述的脉搏信号检测系统1包括脉搏传感器3,脉搏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单片机A4的信号输入端,单片机A4的UART串口连接蓝牙模块A5,电源6的电力输出端连接单片机A4的电力输入端;所述的数据处理显示系统2包括蓝牙模块B7,蓝牙模块B7连接单片机B8的UART串口,单片机B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报警模块9,电源B10的电力输出端连接单片机B8的电力输入端。
所述的搏传感器3为HKG-07B。
所述的单片机A4和单片机B8均采用STC12C5A60S2。
所述的蓝牙模块A5和蓝牙模块B7均采用HC-05蓝牙。
所述的显示报警模块9为显示器和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采用蓝牙模块A5和蓝牙模块B7通信,实现了单片机A4和单片机B8之间的无线传输,避免连线对脉搏波采集的影响,能够保证被采集者有较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有效地避免繁重的计算机设备带来的不便,提高了脉搏波检测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无线蓝牙指端脉搏波检测系统,包括脉搏信号检测系统1和数据处理显示系统2;所述的脉搏信号检测系统1包括脉搏传感器3,脉搏传感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单片机A4的信号输入端,单片机A4的UART串口连接蓝牙模块A5,电源6的电力输出端连接单片机A4的电力输入端;所述的数据处理显示系统2包括蓝牙模块B7,蓝牙模块B7连接单片机B8的UART串口,单片机B8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显示报警模块9,电源B10的电力输出端连接单片机B8的电力输入端。
所述的搏传感器3为HKG-07B。
所述的单片机A4和单片机B8均采用STC12C5A60S2。
所述的蓝牙模块A5和蓝牙模块B7均采用HC-05蓝牙。
所述的显示报警模块9为显示器和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脉搏信号检测系统1中,脉搏传感器3检测到的脉搏波模拟信号,通过单片机A4将脉搏传感器3采集得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单片机A4通过控制UART串口连接的蓝牙模块A5发送给蓝牙模块B7。
在数据处理显示系统2,蓝牙模块B7收到的数据,通过单片机B8的UART串口相连接的蓝牙模块B7,实现数据存储,并通过单片机B8将蓝牙模块B7收到数据在显示报警模块9的显示屏上显示,并计算得到的脉率值,并在脉率高于上限或低于下限值时,通过显示报警模块9的蜂鸣器进行报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京学院,未经西京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945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压连接结构
- 下一篇:注塑热固化型聚氨酯弹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