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血器材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80230.9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8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国庆;张文炬;张文美;陈淑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国庆;张文炬;张文美;陈淑真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徐秋平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市平镇***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血 器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更详细地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上常使用的抽血器材主要是由针筒、针头与活塞杆所构成,在抽血器材的使用前,针筒的前端需要先装设针头,而后令活塞杆进入针筒内部而完成抽血器材的组装。
在现有抽血器材的使用时,医疗人员除了需要将针头插入抽血者的抽血部位外,还需要一手握持针筒,另一手持续拉拔活塞杆,如此方能使针筒的内部空间保留负压环境,以提供负压吸力使针头完成抽血。然而,在某些医疗行为下,医疗人员在使用抽血器材时,还要空出一手拿取药品或其他医疗材料,因而,要如何改良抽血器材的结构设计使能单手使用,遂为现在医疗领域中所亟欲挑战克服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先前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抽血器材,所提供的抽血器材包括针筒、针头以及活塞杆。针筒设有第一止部。第一止部具有第一引导面与第一止挡面。针头设于针筒的前端,并与针筒的内部空间连通。活塞杆具有活塞端与受力端,且设有第二止部。第二止部具有第二引导面与第二止挡面。活塞杆的活塞端得插入针筒的内部,且得相对针筒转动,使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并排在一直在线,或使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设于错开的两直线上。当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并排在一直在线时,若活塞杆的受力端受到拉拔力,活塞杆的活塞端会相对针筒向上移动,在活塞杆的活塞端的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止部会藉由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的接触而引导第二止部通过,以在针筒的内部空间形成负压环境,俾使针头具有负压吸力而提供抽血。当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并排在一直在线时,若活塞杆的活塞端受到负压环境的负压吸力、或者若活塞杆的受力端受到按压力,活塞杆的活塞端会相对针筒向下移动,直到第二止挡面接触第一止挡面为止,而确保针筒内部空间的负压环境。当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设于错开的两直线上时,若活塞杆的受力端受到拉拔力,活塞杆的活塞端会相对针筒向上移动,而在针筒的内部空间形成负压环境,以使针头具有负压吸力而提供抽血。当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设于错开的两直线上时,若活塞杆的活塞端受到负压环境的负压吸力、或者若活塞杆的受力端受到按压力,活塞杆会相对所述针筒向下移动,直到针筒内部空间的负压环 境消失为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针筒设有复数第一止部,活塞杆设有复数第二止部。复数第一止部成对设于针筒本体的左右两侧。复数第二止部成对设于所述活塞杆本体的左右两侧,因而活塞杆具有鱼骨形状的结构。又或,复数第二止部成列设于针筒本体的一侧,且复数第二止部的相邻两者的隔开距离实质相同。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为弧状面,而第一止挡面与第二止挡面为平坦面。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针筒还设有连接第一止部与针筒本体的弹性连接件。当第一止部藉由第一引导面与第二引导面的接触而引导第二止部通过时,第一止部受力而驱使弹性连接件弹性变形,以使第一止部略微避开所述第二止部,而让第二止部顺利通过所述第一止部。针筒的尾端设有插入口。活塞杆的活塞端经由插入口插入针筒的内部,而第一止部设于邻近插入口的位置。
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活塞杆的受力端设有例如为凸起结构的转动程度呈现部。转动程度呈现部藉由与第一止部的对准程度,而呈现活塞杆相对针筒的转动程度,藉以供判断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是否并排在一直在线,或者供判断第一止部与第二止部是否设于错开的两直线上。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抽血器材具有针筒、针头与活塞杆。活塞杆可相对针筒向上移动,以在针筒的内部空间形成负压环境,俾使针头具有负压吸力而提供抽血。惟,本实用新型抽血器材分别在针筒与活塞杆设置可相互止挡的结构,使在针筒的内部空间形成负压环境后,无须再持续拉拔活塞杆而可空出一手进行其他医疗行为,是以,本实用新型的抽血器材可用于例如废血清除等医疗的长时间抽血,可大量减轻医疗人员长时间抽血持续拉拔活塞杆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的第一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的第二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的第一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的第二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的第三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抽血器材的第四操作状态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抽血器材
11 针筒
111第一止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国庆;张文炬;张文美;陈淑真,未经高国庆;张文炬;张文美;陈淑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80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