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泄漏脱水机泥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72388.1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7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墨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墨凡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000 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泄漏 脱水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行业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泄漏脱水机泥斗装置。
背景技术
脱水机主要是用来对水系统设备沉积污泥进行污泥脱水的设备,脱水机可将污泥中的水分脱离,将含有少量水分的泥块排放至泥斗,虽脱水机能脱除污泥中的水分,但并不是将泥烘干、全部水分去除,泥块在泥斗中存放时会渗出水分,以及泥块在泥斗中的存放粘结于内壁后的清理时,需用水冲洗泥斗,因此泥斗需密封处理。
如图2所示,是原有脱水机配套接泥泥斗装置,该泥斗装置为中分式开合泥斗,开合部分两侧依靠伸拉式油压机械臂控制泥斗开合大小,油压机械臂拉伸依靠地面液压油站控制盘控制,该泥斗使用缺点为:在泥斗闭合状态时,由于泥斗中存放含水分泥块,水分下渗至泥斗闭合缝隙处时,由于缝隙不十分严密,含泥水通过缝隙滴溅至泥斗下方及周边,造成地面及周边设备污染。
现有的脱水机泥斗底部设有自动排泥装置,自动排泥装置的活动开关同泥斗外壁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低浓度污泥通过该缝隙流出至地面,严重影响了脱水机安全运行,给运行和检修人员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文明卫生治理。在实际生产中通过对对泥斗自动排泥装置活动开关同泥斗外壁之间的缝隙进行过多次补焊等处理,仍然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泥斗各处严密无缝隙,不发生漏泥情况,保证现场设备安全及文明生产的一种无泄漏脱水机泥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泄漏脱水机泥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水机泥斗,所述脱水机泥斗侧壁为向内的倾斜面,所述脱水机泥斗底部内侧壁上设有漏斗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与垂直方向之间成15°~30°夹角,所述脱水机泥斗下方的排污口设有排污的入口收集管和出口排放管,所述入口收集管和出口排放管之间设有泥斗电动闸板阀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流板下口径与入口收集管口径相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流板上口径与脱水机泥斗全密封焊接固定,导流板下口径与入口收集管全密封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泥斗电动闸板阀门与入口收集管和出口排放管均为法兰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泥斗底部加导流板,将排放装置改为阀门,简单易操作,当泥斗电动闸板阀门关闭后,由于阀门闭合严密,可有效防止了泥浆渗漏问题,保证现场设备安全及文明生产;并且通过控制泥斗电动闸板阀门开闭量大小,泥浆量的排放可有效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脱水机配套接泥泥斗装置。
其中:1-脱水机泥斗,2-导流板,3-入口收集管,4-泥斗电动闸板阀门,5-出口排放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无泄漏脱水机泥斗装置,包括脱水机泥斗1,所述脱水机泥斗1侧壁为向内的倾斜面,所述脱水机泥斗1底部内侧壁上设有漏斗形的导流板2,所述导流板与垂直方向之间成15°~30°夹角,所述脱水机泥斗1下方的排污口设有排污的入口收集管3和出口排放管5,所述入口收集管3和出口排放管5之间设有泥斗电动闸板阀门4。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2上口径与脱水机泥斗1全密封焊接固定,导流板2下口径与入口收集管3全密封焊接固定,保证污泥不会排入导流板2与脱水机泥斗1之间的夹腔中,所述导流板2与垂直方向之间成15°~30°夹角,导流板2底端口径与入口收集管3口径
相同,保证污泥能顺利排入入口收集管3。
优选的:所述泥斗电动闸板阀门4与入口收集管3和出口排放管5均为法兰连接,方便日后维护、检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墨凡,未经李墨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723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