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出水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47758.6 | 申请日: | 2016-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5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郑桂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桂鑫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出水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出水茶具。
背景技术:
功夫茶是我国传统的品茶风尚,在泡功夫茶的过程中,需将茶叶放在茶碗内浸泡,再将泡好后的茶水倒入茶海内,再由茶海分倒入各个小茶杯内供各位饮茶者饮用,在倒茶的过程中要避免茶叶随着茶水进入茶杯内,其操作较困难,且用手直接拿取茶壶进行倒茶也容易发生烫伤,使用的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出水茶具,其通过分别设置在壶体和底座上的上出水垫片和下出水垫片即可实现自动出水的目的,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使用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壶体和茶托,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壶体和茶托之间设有底座,所述壶体的底部嵌入有上出水垫片,所述底座上嵌入有与上出水垫片上下对应的下出水垫片,所述上出水垫片的底部于中心处设有连接插孔,所述下出水垫片的顶部于中心处设有插入连接插孔内的连接柱,上出水垫片上和下出水垫片上均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相同数量的出水孔,所述茶托上设有出水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支座,所述茶托放置于支座上。如此设置,使茶托上的出水流道具有一定的高度,方便在出水流道旁放置茶海等盛装茶水的茶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壶体的底部位于上出水垫片的上方设有过滤网。如此设置,可通过过滤网对流出的茶水进行过滤,提要茶水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壶体和茶托之间增设了底座,并通过在壶体和底座上分别设有带出水孔的上出水垫片和下出水垫片来实现自动出水的目的,其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倒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出水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出水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出水垫片与下出水垫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附图,该自动出水茶具,包括壶体1和茶托10,所述壶体1和茶托10之间设有底座12,所述壶体1的底部嵌入有上出水垫片3,所述底座12上嵌入有与上出水垫片3上下对应的下出水垫片4,所述上出水垫片3的底部于中心处设有连接插孔6,所述下出水垫片3的顶部于中心处设有插入连接插孔6内的连接柱7,上出水垫片3上和下出水垫片4上均沿周向等间距开设有相同数量的出水孔5,所述茶托10上设有出水流道11。
进一步地,本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支座9,所述茶托10放置于支座9上。
进一步地,所述壶体1的底部位于上出水垫片3的上方设有过滤网8。
当上出水垫片3和下出水垫片4上的出水孔5相互错开时,壶体1内的茶水无法流出。需要茶水流出时,转动壶体1,使上出水垫片3上的出水孔5与下出水垫片4上的出水口5上下对应,壶体1内的水即可流入茶托2内,再由茶托2的出水流道7流入外面的茶海中,完成自动出水的过程。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实用新型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桂鑫,未经郑桂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477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锂电池充放电电量指示电路
- 下一篇:一种移动电源网络共享充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