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菌蚕丝洁牙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41803.7 | 申请日: | 2016-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黄继伟;左保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15/04 | 分类号: | A61C15/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孙周强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蚕丝 牙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洁牙用具,特别涉及一种抗菌蚕丝牙线。
背景技术
细菌和残留食物碎屑是引起牙齿损坏和牙科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牙线是一种比牙刷更有效去除牙缝内食物的洁牙用具,医学研究表明,牙线在预防牙科疾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了保证口腔卫生与健康,牙线是一种有效的口腔清洁工具。目前,牙线多采用涤纶线、尼龙线,一般含有添加剂,如香料、颜料、氟化物等。尽管尼龙等合成纤维牙线能满足牙线的力学性能要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清除牙齿内的残留食物,但这些材料本身生物亲和性差、难以降解不环保、更重要的是不能对口腔内的细菌产生任何作用。蚕丝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但是其力学性能、耐磨性能较差,目前不能满足牙线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蚕丝牙线,其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由蚕丝纤维梳理成束、或加捻、或编织成内芯,蚕丝纤维间由壳聚糖黏结,蚕丝纤维内芯外层包覆壳聚糖膜,具备天然环保、抗菌耐磨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菌蚕丝洁牙线,包括蚕丝材料以及包覆所述蚕丝材料的壳聚糖膜;所述蚕丝材料包括蚕丝纤维以及位于蚕丝纤维之间的壳聚糖层;所述蚕丝纤维的纤度为2-200丹尼尔;所述壳聚糖膜的厚度为1-5微米。
优选的,所述洁牙线内的蚕丝纤维根数为8-100根;每根蚕丝纤维之间设置壳聚糖层,提高了力学载荷在蚕丝纤维间的传递效果;结合壳聚糖膜的设计,得到的蚕丝洁牙线既具有良好的生物性能、抗菌性能,有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力学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蚕丝无法作为牙线应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蚕丝材料作为内芯,起到力学支撑作用,包括蚕丝纤维以及位于蚕丝纤维之间的壳聚糖层,壳聚糖填充蚕丝纤维间隙,蚕丝纤维间由壳聚糖黏结,从而将所有蚕丝纤维连为整体,利于受力时载荷分布均匀,有效提高了蚕丝的耐磨性以及拉伸等力学性能。可以将蚕丝纤维梳理成束、或加捻、或编织分别得到蚕丝纤维束、蚕丝纤维捻线、蚕丝纤维编织线,用于构成作为内芯的蚕丝材料。
优选的,所述蚕丝材料包括蚕丝纤维束以及位于蚕丝纤维之间的壳聚糖层。将复数根蚕丝纤维梳理排列形成蚕丝纤维束,每根蚕丝纤维之间的间隙设有壳聚糖,增加了蚕丝纤维束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蚕丝材料包括蚕丝纤维捻线以及位于蚕丝纤维之间的壳聚糖层。将复数根蚕丝纤维加捻形成蚕丝纤维捻线,每根蚕丝纤维之间的间隙设有壳聚糖,增加了蚕丝纤维捻线的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蚕丝材料包括蚕丝纤维编织线以及位于蚕丝纤维之间的壳聚糖层。将复数根蚕丝纤维编织形成蚕丝纤维编织线,每根蚕丝纤维之间的间隙设有壳聚糖,增加了蚕丝纤维编织线的力学性能。
上述抗菌蚕丝洁牙线可由以下方式制备:
(1)蚕丝纤维经梳理成束、或加捻成为捻线、或编织成为编织线,即为蚕丝内芯;
(2)壳聚糖溶解获得壳聚糖溶液;
(3)将蚕丝内芯浸入壳聚糖溶液,然后拉伸干燥;
(4)将壳聚糖处理后的蚕丝内芯植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处理,并中和,最后拉伸干燥定型即为抗菌蚕丝洁牙线。
本实用新型的抗菌蚕丝洁牙线适用于多种蚕丝,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蚕丝为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脱胶丝、未脱胶丝或者生丝,都可以达到优异的力学效果,从而作为牙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本实用新型的抗菌蚕丝洁牙线选取天然蚕丝为洁牙线主材,蚕丝为天然蛋白质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生物安全性,并且是一种可再生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环境友好无污染,解决了现有牙线都为合成纤维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的抗菌蚕丝洁牙线中,壳聚糖是一种天然多糖高分子材料,不仅来源丰富、生物相容性良好、而且具有很好的抗菌性能,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解决了现有牙线不具备抗菌功能的缺陷。
3. 本实用新型的抗菌蚕丝洁牙线以蚕丝纤维材料为内层,每根蚕丝纤维之间填充壳聚糖,从而形成粘接体,有效提高了蚕丝纤维的力学性能;外层包裹壳聚糖,除了对蚕丝保护之外,更有效发挥抗菌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同时发挥优异的抗菌性能与力学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蚕丝力学性能差不能作为牙线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418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泥热解脱附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温干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