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胫距关节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21342.7 | 申请日: | 2016-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0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岳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650032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关节 融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胫距关节融合板。
背景技术
目前胫距关节严重的关节病变关节面破坏时,会在踝关节产生严重疼痛,影响踝关节的行走及负重功能。这样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可靠的胫距关节融合手术。踝关节融合后,关节疼痛会明显减轻,患者可以行走及负重,从而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手术时需要切除距骨的上方关节软骨面及胫骨的下方关节软面来进行植骨及融合固定,关节软骨切除后会留下大的关节骨缺损空间。这个骨缺损空间需要取出大块的髂骨进行植骨来融合关节,同时需要在接骨板及螺钉固定。内固定接骨板螺钉体积大,容易刺激局部的皮肤,对患者产生不适,很多需要再手术取出内固定。同时从髂骨切取大块的髂骨容易产生明显局部的疼痛,不利于患者恢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胫距关节融合手术时切骨后会留下大的关节骨缺损空间,需要大量取自体髂骨植骨来进行踝关节融合,不利于患者恢复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减少自体植骨取骨量,提高踝关节融合率的胫距关节融合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胫距关节融合板,所述胫距关节融合板包括:板体、植骨槽、安装钉、钉孔、滑槽;
所述板体的内部设置有植骨槽,板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安装钉,安装钉上设置有钉孔,植骨槽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滑槽,滑槽与安装钉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钉孔设置在板体的前侧。
进一步,所述滑槽通过调节螺钉与安装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该胫距关节融合板结构简单,植骨槽为中空结构,可以植入松质骨,有利于关节的融合,提供术后即刻的稳定性;设置的滑槽可以调整安装钉的在板体的位置,便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胫距关节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胫距关节融合板的剖视图;
图中:1、板体;2、植骨槽;3、安装钉;4、钉孔;5、滑槽;6、调节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该胫距关节融合板包括:板体1、植骨槽2、安装钉3、钉孔4、滑槽5、调节螺钉6。
板体1的内部设置有植骨槽2,板体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安装钉3,安装钉3上设置有钉孔4,植骨槽2的上下两侧设置有滑槽5,滑槽5通过调节螺钉6与安装钉3连接。
所述的钉孔4设置在板体1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植骨槽2为中空结构,可以植入松质骨占位于植骨槽2的空间,通过安装钉3上的顶孔固定,从而达到稳定的作用,有利于关节的融合。仅需要从髂骨取少量的松质骨骨组织就可达到踝关节融合的目的,手术内固定的切迹低,不容易摩擦踝关节前方软组织及肌腱,不容易局部疼痛。患者术后恢复快,也不需要再手术取出内固定物,减少患者再手术的次数。同时髂骨取骨区因为不需要取出大块髂骨,仅需要取出少量松质骨,并且骨量少,不容易产生取骨区疼痛。通过植骨槽内植骨,胫骨远端与距骨近端可以快速融合。同时融合板的金属板体具有稳定性,可以提供术后立即刻稳定性,可以早期负重行走,减少术后长期休息,早期让患者恢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设置的滑槽5可以调整安装钉3的在板体1的位置,便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未经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21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螺纹孔式髓内钉
- 下一篇:一种一体式可扩张球囊囊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