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光伏逆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17177.8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42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聂新明;田亚平;陈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光伏逆变 系统 | ||
1.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变压模块、LED灯珠、滤波电容(C6)、IR2113芯片、HCPL2631芯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正电源点(A+15V)、地点(AGND)、负电源点(A-15V)、第一输出节点(P1)、第二输出节点(P2)、第三输出节点(P3)、第一驱动节点(P2 M2A)、第二驱动节点(P2 M2B)、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一运放(U11)、第二运放(U12)、第三运放(U13)、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一稳压管(D11)、参考输入节点(REF)、采样输入节点(V);
变压模块的具有输入端、输出端、接地端,变压模块的输入端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变压模块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电源脚相连,变压模块为单片机供电;
单片机的接地脚与地点(AGND)相连;单片机的接地脚与地点(AGND)相连;单片机具有一个ADC采样脚;
LED灯珠的正极与单片机的一个IO脚相连,LED灯珠的负极与地点(AGND)相连;
单片机的由两个IO脚分别独立地与第一驱动节点(P2 M2A)、第二驱动节点(P2 M2B)相连;
第一驱动节点(P2 M2A)与HCPL2631芯片的第1脚相连;
第二驱动节点(P2 M2B)与HCPL2631芯片的第4脚相连
HCPL2631芯片的第3脚与HCPL2631芯片的第2脚相连;
HCPL2631芯片的第8脚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
HCPL2631芯片的第5脚与地点(AGND)相连;
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与HCPL2631芯片的第7脚相连;
HCPL2631芯片的第5脚与地点(AGND)相连;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与HCPL2631芯片的第6脚相连;
IR2113芯片的第12脚与HCPL2631芯片的第7脚相连;
IR2113芯片的第14脚与HCPL2631芯片的第6脚相连;
IR2113芯片的第15脚与地点(AGND)相连;
IR2113芯片的第11脚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
IR2113芯片的第3脚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
IR2113芯片的第2脚与地点(AGND)相连;
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第一输出节点(P1)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IR2113芯片的第8脚相连;
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输出节点(P1)相连,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相连;
第三电阻(R3)的一端与第二输出节点(P2)相连,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IR2113芯片的第6脚相连;
第四电阻(R4)的一端与第三输出节点(P3)相连,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IR2113芯片的第1脚相连;
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三输出节点(P3)相连,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IR2113芯片的第1脚相连;
第一电容(C1)为极性电容,第一电容(C1)的正极与IR2113芯片的第7脚相连,第一电容(C1)的负极与IR2113芯片的第6脚相连;
第三电容(C3)为极性电容,第三电容(C3)的正极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第三电容(C3)的负极与地点(AGND)相连;
第四电容(C4)的一端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滤波电容(C6)的一端与单片机的电源脚相连,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接地脚相连;
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IR2113芯片的第8脚相连;
第二二极管(D1)的负极与IR2113芯片的第1脚相连;
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与正电源点(A+15V)相连,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与IR2113芯片的第7脚相连;
第二运放(U1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运放(U12)的输出端相连;
第一运放(U1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运放(U11)的输出端相连;
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U11)的电源负极相连,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U11)的电源正极相连,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U11)的电源负极相连,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与第三运放(U13)的电源正极相连,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与单片机的ADC脚相连,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与单片机的电源脚相连,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接地脚相连;
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与参考输入节点(REF)相连,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一运放(U11)的同相输入端相连;
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与采样输入节点(V)相连,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相连;
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与第一运放(U11)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与第三运放(U1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
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第二运放(U12)的输出端相连,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第三运放(U1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
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与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相连,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第三运放的输出端相连;
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与第三运放(U13)的同相输入端相连,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与第三运放(U13)的输出端相连,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与单片机的ADC采样脚相连;
第十八电阻(R18)的一端与第三运放(U13)的输出端相连,第十八电阻(R18)的另一端与地点(AGND)相连;
第十一稳压管(D11)与第十八电阻并联;
所述的第一电阻的阻值为15欧姆;
所述的第二电阻的阻值为10欧姆;
所述的第三电阻的阻值为4700欧姆;
所述的第四电阻的阻值为15欧姆;
所述的第五电阻的阻值为10欧姆;
所述的第六电阻的阻值为1000欧姆;
所述的第七电阻的阻值为1000欧姆;
所述的第一电容的标称值为22U/25V;
所述的第二电容的标称值为102/50V;
所述的第三电容的标称值为330U/25V。
2.光伏逆变系统,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师范大学,未经江苏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1717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