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鼻喉内窥镜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14311.9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0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学军 |
主分类号: | A61B1/227 | 分类号: | A61B1/227;A61B1/233;A61B1/267;A61B1/253;A61B1/06;A61B1/04;A61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文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鼻喉 内窥镜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鼻喉内窥镜设备。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内,利用内窥镜进行医疗诊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具体而言,在插入到体腔内的镜管的一端内置内窥镜及光源等,对体腔内病变部位进行拍照摄像,从而在显示屏显示其图像,医生对此进行观察而用于诊断。例如,在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诊断过程中,需要用设置有内窥镜的镜管插入到患者的耳鼻喉内进行检查,并通过内窥镜对患者的耳鼻喉内部进行图像拍摄,同时将图像传送给液晶显示屏。
但其具有以下不足:1、由于镜管外径过大且可弯曲性能不佳,导致不能自由灵活进出耳鼻喉腔道。
2、通常的耳鼻喉内窥镜设备都是医生一手握住手持柄,另一只手辅助扩张患者的耳鼻喉,无法进行必要的治疗,使用起来极不方便。
3、耳鼻喉腔道内存在大量的人体水蒸气,传统内窥镜的表层容易凝结水汽,形成雾层,因此通常的做法是使用前用加热至45℃左右的生理盐水浸泡镜体部分20分钟后在进入人体进行观察,但时间一长,镜体温度下降后仍不能避免起雾。
4、常见的耳鼻喉内窥镜设备无法对病变部位作放大观察,给医务人员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
5、为了看到体内清晰的图像,通常还需要对体内环境进行照明,目前一般采用点状光源进行照明,光效低,造成观察到的图像不够清晰,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
6、由于各地区医疗水平的差异,有些欠发达地区医生可能无法准确确定患者耳鼻喉的准确疾病,从而耽误了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除雾功能、抗菌杀菌性能好、携带及使用方便、镜管口径小且可灵活弯曲的耳鼻喉内窥镜设备。
其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鼻喉内窥镜设备,它包括摄像主机和手持柄,所述手持柄一端设置有所述摄像主机;所述摄像主机上设置有液晶显示屏;所述摄像主机内设置有无线发射接收模块;所述摄像主机一侧设置有拍摄开关和拍照开关;所述摄像主机上设置有摄像主机插口端;所述摄像主机插口端上设置有镜管接口端;所述镜管接口端一侧设置有镜管;所述镜管接口端和所述镜管为一体形成;所述镜管一端内壁设置有内窥镜和环形加热圈;所述内窥镜设置于所述环形加热圈的中央;所述环形加热圈一侧设置有LED冷光源;所述手持柄上设置有扩张扳机;所述扩张扳机通过所述手持柄与一次性扩张器或压舌板连接;所述手持柄一侧设置有USB接口和充电接口。
较佳的,所述LED冷光源为环形光圈结构。
较佳的,所述镜管为医用硅胶或抗菌纳米材料制成,且所述镜管的管径为1~15mm。
较佳的,所述一次性扩张器或压舌板为改性聚苯乙烯和/或聚丙烯制成。
较佳的,所述液晶显示屏为可触摸显示屏。
较佳的,所述液晶显示屏通过铰链活动连接于所述摄像主机上。
较佳的,所述手持柄一侧还设置有内存卡插件。
较佳的,所述充电接口的输入电压为直流电压3~8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学军,未经张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143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内窥镜插入组件
- 下一篇:海绵体耳道冲洗观测电耳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