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05108.5 | 申请日: | 2016-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7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龙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丰交通设施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5/00 | 分类号: | E01F15/00;E01F1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武君 |
地址: | 400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 冲撞力 波纹 旋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防护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防撞护栏。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旋转桶防撞护栏,其由立柱和套在立柱上的旋转桶组成,利用旋转桶的旋转性能,能将对护栏的撞击力分解到旋转桶的切向方向,可有效降低车辆与护栏的撞击力,减轻交通事故后果。
但是现有的旋转桶防撞护栏,其旋转滚筒为圆柱状结构,吸收冲击力的性能较差, 变形后恢复性能差,制造成本较高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以解决现有旋转桶防撞护栏的旋转桶存在吸收冲击能量性能较差、变形恢复能力差、制造成本高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包括圆柱形的滚桶主体,所述滚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轴孔,所述滚桶主体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三条与滚桶主体同轴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等间距布置,每条环形凹槽中均匀布置有四条加强筋,所述滚桶主体的圆柱面上还设置有两条反光警示条。
进一步,所述环形凹槽的间距为1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通过在滚桶主体上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为旋转桶体的弹性变形留下了空间,使得旋转桶在受到车辆撞击的瞬间能快速的吸收冲击能量,在将冲击能量转化为旋转动能的同时,还能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能大量冲击能量,从而能更好的减轻碰撞事故。
2、本实用新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环形凹槽中设置有加强筋,能有效提高旋转桶的抗抗冲撞能力,避免旋转桶在大冲击力下被损坏,且加强筋还能提高旋转桶的弹性变形恢复能力。
3、本实用新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设置的环形凹槽还能降低旋转桶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包括圆柱形的滚桶主体1,所述滚桶主体的中部设置有轴孔2,所述滚桶主体的外圆柱面上设置有三条与滚桶主体同轴的环形凹槽3,所述环形凹槽等间距布置,每条环形凹槽中均匀布置有四条加强筋4,所述滚桶主体的圆柱面上还设置有两条反光警示条5。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的间距为125mm。
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通过在滚桶主体上设置环形凹槽,环形凹槽为旋转桶体的弹性变形留下了空间,使得旋转桶在受到车辆撞击的瞬间能快速的吸收冲击能量,在将冲击能量转化为旋转动能的同时,还能通过弹性变形吸收能大量冲击能量,从而能更好的减轻碰撞事故。
并且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环形凹槽中设置有加强筋,能有效提高旋转桶的抗抗冲撞能力,避免旋转桶在大冲击力下被损坏,且加强筋还能提高旋转桶的弹性变形恢复能力。
进一步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设置的环形凹槽还能降低旋转桶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滚桶主体1内还设置有螺旋状钢丝6,螺旋钢丝能提高旋转桶吸收冲击能量和恢复变形的能力,使旋转桶在撞击时不易破裂损坏。
本实施例吸收冲撞力的加筋波纹型旋转桶,其轴孔内还固定设置有不锈钢衬套7,在受撞击时,旋转桶快速旋转,轴孔面会受到很大的摩擦力,不锈钢衬套耐磨性能好,能避免旋转桶主体的轴孔磨损损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丰交通设施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大丰交通设施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05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