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骨辅助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94088.6 | 申请日: | 2016-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范炎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炎炎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植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植骨辅助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车祸、摔伤所导致的骨折越来越多,人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过去手法复位再用夹板或石膏固定的外固定手术,而是更多的选择了能够解剖复位的切开复位手术,随之而来的是植入内固定材料(如钢板,螺钉,空心钉等)后,需要二次开刀,取出内固定材料。去除了内固定材料的骨头就留下了原来钉螺钉的空洞,对于后期骨髓的愈合,骨头的稳定都存在一定弊端。手术医师会在螺钉孔内植入颗粒状的人造骨,用来填充孔洞,但需要手术医生用血管钳夹取一颗,往螺钉孔填充一颗,由于螺钉孔较深,周边组织挤压,植骨途中往往费时费力,且人工骨损耗较多。
专利号为CN 201701281 U的专利公开的一种椎间植骨器和专利号为CN 202078378 U的专利公开的椎体间植骨器两件套,上述两种植骨器的漏斗下方的漏斗管上均没有设置刻度,使用起来不能把握植入碎骨的用量,很容易使植入碎骨的用量过多导致浪费或者植入用量过少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利于记录使用量,不能为后续的植入用量提供可见依据。漏斗上也没有设置手柄,使用起来会有很多不便,在保持植骨器的稳定性上存在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现有难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骨辅助器。
一种植骨辅助器,包括漏斗和捅条,所述漏斗包括漏斗体,所述漏斗体上半部分侧面与水平面夹角较下半部分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大,所述漏斗体上半部分靠近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手柄,所述手柄与水平面具有一定夹角,所述漏斗体下方固定连接漏斗管,所述漏斗管上标有若干刻度线,所述捅条为一上方具有把手的圆柱状长条,其直径略小于漏斗管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管直径为5mm,所述漏斗管上最大刻度为至少80mm,其中最小刻度单位为1mm。这样可以很好的记录和控制植入碎骨的使用量,减少人工骨的损耗。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体上半部分长度为20mm,下半部分长为30mm,上口直径为90mm,下口直径为5mm,所述漏斗体上半部分侧面与水平面夹角为30-40°,下半部分侧面与水平面夹角为65-75°,所述漏斗管长度为85-100mm。因为漏斗上半部分的口径比较大,这样可以在使用时放心的将碎骨放入,减少植骨时的掉落可能性。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与水平线夹角为9-12°。这样可以在使用时有效的保持植骨辅助器的稳定性,不容易产生倾斜。
进一步地,所述捅条长度为180mm-200mm,直径为4.5mm,所述把手为40mm-60mm。这样可以保持捅条与漏斗管内壁的贴合,方便碎骨的压紧,保证植骨质量。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漏斗管壁上设有刻度,可以很好的把握植入碎骨的用量,也方便记录使用量,可以为后续的植入用量提供可见依据,漏斗上设有手柄,在使用过程中能很好的保持植骨器的稳定性,还有效减少了人工骨的损耗,缩短人工骨植骨的时间,提高了手术进程,降低手术感染的几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捅条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手柄,2为漏斗体,3为漏斗管,4为捅条,401为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炎炎,未经范炎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940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