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97853.2 | 申请日: | 2016-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26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斐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斐芬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9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治疗仪。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臭氧治疗技术是医学界的一项新技术,臭氧治疗疾病的治疗仪也被应用于临床,臭氧自体血回输疗法是臭氧临床应用中用途最广、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临床应用证明其具有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治疗有效。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臭氧治疗仪的结构较为复杂,并且造价较为昂贵,在二三线城市很难得到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臭氧治疗仪,本装置可以通过射流器增加生理盐水,在生理盐水高速射出的同时带动血液和臭氧发生混合,提高血液的纯净度,提高臭氧治疗效果,同时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造价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臭氧治疗仪,包括采血针、混合器、臭氧发生器、盐水瓶、射流器、增压筒和血袋,所述采血针与所述混合器之间连接有软管,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所述混合器,所述混合器与所述增压筒之间配合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靠近所述增压筒位置处设置有断流夹,所述血袋具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输入端位置处配合有回流针,所述回流针与所述增压筒之间配合有第二软管,所述输出端位置处设置有输出针,所述输出针连接有第三软管,所述第三软管远离所述输出针的那一端设置有回输针,所述射流器连接所述混合器,所述射流器远离所述混合器的那一端设置有引流针,所述引流针配合所述盐水瓶,所述增压筒内设置有活塞头,所述活塞头连接有活塞杆,所述第三软管靠近所述回输针位置处设置有滚轮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软管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射流器的安装高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软管设置在靠近所述增压筒顶部位置处,所述第二软管设置在靠近所述增压筒底部位置处。
优选地,所述射流器与所述混合器之间配合有金属细管,所述金属细管的内径为0.1mm-0.25mm。
本装置通过采血针采集静脉血液,通过混合器混合臭氧和血液,而后将净化后的血液输送给增压筒,增压筒下压后产生压力,将血液传输至血袋,再经由血袋缓慢输送至患者体内,避免造成不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以通过射流器增加生理盐水,在生理盐水高速射出的同时带动血液和臭氧发生混合,提高血液的纯净度,提高臭氧治疗效果,同时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造价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臭氧治疗仪,包括采血针1、混合器2、臭氧发生器3、盐水瓶4、射流器5、增压筒6和血袋7,所述采血针1与所述混合器2之间连接有软管8,所述臭氧发生器3连接所述混合器2,所述混合器2与所述增压筒6之间配合有第一软管9,所述第一软管9靠近所述增压筒6位置处设置有断流夹901,所述血袋7具有输入端701和输出端702,所述输入端701位置处配合有回流针711,所述回流针711与所述增压筒6之间配合有第二软管10,所述输出端702位置处设置有输出针712,所述输出针712连接有第三软管11,所述第三软管11远离所述输出针712的那一端设置有回输针12,所述射流器5连接所述混合器2,所述射流器5远离所述混合器2的那一端设置有引流针501,所述引流针501配合所述盐水瓶4,所述增压筒6内设置有活塞头(未图示),所述活塞头连接有活塞杆601,所述第三软管11靠近所述回输针12位置处设置有滚轮控制阀112。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软管8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射流器5的安装高度。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第一软管9设置在靠近所述增压筒6顶部位置处,所述第二软管10设置在靠近所述增压筒6底部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射流器5与所述混合器2之间配合有金属细管521,所述金属细管521的内径为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斐芬,未经王斐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978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