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68730.6 | 申请日: | 2016-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1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高;刘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7/04 | 分类号: | A61B7/04;A61B5/02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914 上海市崇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视听 电子 听诊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听诊器,特别涉及一种使用移动终端作为工作平台的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经常要借助于听诊器,通过听诊器体外获取人体内脏器官活动的声音,医护人员可以初步判断出病因。
心音是能反映心脏正常或者病理的音响,它是由于心脏搏动过程中各瓣膜的开闭以及心肌和血液运动所产生的震动形成的。心音听诊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依据。传统的方法是采用听诊器听诊心音,诊断的依据主要是医师的经验。
然而,老式听诊器听诊心音,虽然方法简单,但往往难以捕捉到人体内部脏器发出的一些微弱但却非常重要的生物声,致使医生无法及时做出诊断,且诊断的依据主要根据医师的经验,准确性较差。从另一角度讲,人耳对声音的感知是声强与频率的综合效应,因而有些病理特性难以捕捉,且准确性较差。
同时,传统听诊器存在由于压管压力问题导致的外耳道不适、音质易受干扰等弊端,长期使用传统听诊器,医护人员的听力受到影响。
这就需要设计出一种新颖的电子听诊器对听诊音进行定量、准确的分析。目前国内与国外电子听诊器产品在价格、功能上的差异较大,国外电子听诊器产品性能较好却价格高昂,国内产品较国外而言,性能还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针对国外电子听诊器产品价格高昂,国内电子听诊器产品性能还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作为工作平台,实现电子听诊器的记录、存储、心率直读、波形分析等功能,结构简易,价格低廉。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在体表收集心音的听诊头、将声音振动转换为电信号的拾音装置、耳机和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所述听诊头与所述拾音装置相连接,所述拾音装置的插头插入到所述转换接头的麦克风插孔,所述耳机插入到所述转换接头的耳机插孔,所述转换接头的插头和所述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的声音输入口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诊头由震动传感膜片、听诊头空腔和连接导管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拾音装置由拾音头、导线和插头组成。
进一步,所述拾音头为一个将声音振动转变为电信号的微型驻极体麦克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换接头包括有一个4段式输入插头、一个麦克风插孔和一个耳机插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为具有声音数据记录和处理功能的移动终端,可实现声音的记录、存储、心率直读、波形分析等功能。
进一步,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听诊头为用于胎儿心音听诊的钟形听头。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的原理是:听诊头在体表收集心音,声音通过连接导管到达拾音头,拾音头将声音振动转换为电信号,通过导线和插头输入到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中,再由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来实现声音的记录、存储、心率直读、波形分析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
2、使用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等移动终端作为工作平台,实现电子听诊器的声音记录、存储、播放、心率直读、波形显示和分析等功能;
3、结构简单、简易,实现了一种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的新型电子听诊器,现实意义重大。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听诊头、拾音装置、耳机和数据记录及处理装置搭建了一套简易、价格低廉、新颖的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仪器,实现实时记录、实时提取心率,获得清晰明了的心音图,使诊断更准确,便于医护等人员的使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可视听的电子听诊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68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电枪电子锁止器
- 下一篇:一种抗振动的传导散热型网络交换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