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67380.1 | 申请日: | 2016-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5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蔡周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周贤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02;H01R13/46;H01R13/502;H01R27/00;H01R43/1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44265 | 代理人: | 张睿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三重***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主张以下各申请的优先权:中国实用新型申请号201520406602.7,申请日2015年6月12日;以及美国临时申请申请号62281765,申请日2016年1月22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双向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藉由和互补电连接器对接以电连接至一外部电路的双向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各种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且手持式装置亦逐渐盛行,故各种产品或装置间的信号传输需求也越来越多;基此,如何在体积不断缩小的产品或装置的壳体周围轮廓中,设置更多可与不同装置进行信号传输的端子接口(例如,双向电连接器或与其对接的互补电连接器),即成为业界共同努力的目标。其中,双向电连接器为电连接插头(Electrical plug),而互补电连接器则为电连接插座(Electrical receptacle)。
于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对接之前,必须以正确的方向让电连接插头朝向电连接插座,才可使两者对接,亦即,电连接插座具有插接方向性,其为俗称的防呆功能,此功能为了确保电连接插头上的端子接口可与电连接插座上的连接接口接触。然而,多数使用者没有将电连接插头以正确的方向朝向电连接插座的习惯,此防呆功能反而造成电连接插头与电连接插座的对接失败,之后使用者再翻转电连接插头,才得以正确对接。换言之,此防呆功能反而造成使用者的困扰。
因此,市面上提供一种具有双面对接功能的电连接插头,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开案第TW201440327号专利揭露一种电连接插头。参考第TW201440327号专利的图15A至图15F所示,虽然双向电连接器1510可提供双面对接功能,但其用来连接接点1540a~1540g和接点1540h~1540e的交越接点框1596a~1596d的结构必须经过精密的计算及设计,交越接点框1596a~1596d才可部分重叠、 交叉且互相回避,否则交越接点框1596a~1596d会互相抵接而造成信号传输错误。其中,交越接点框1596a~1596d的制造过程和组装过程必须经过严格的管理,才可实现其精密的结构。因此,交越接点框1596a~1596d的制造允许误差很小,故在制造及组装上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难度。另外,由于交越接点框1596a~1596d的交错重叠结构复杂,故其焊接点所在位置不固定,而难以进行焊接工作,其更加提升其制造及组装的难度。
此外,亦有若干专利公开案或专利案揭露双向电连接器,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21560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486606或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562191等等。这揭示了双向电连接器在实际应用上产生若干困扰,例如制造或组装难度的增加、制造或组装成本的增加或不当使用有短路之虞导致无法提供友善的使用方式等等。因此,有关双向电连接器的发展,尤其是与现有USB A type兼容的双向电连接器的发展仍持续进行中。更详细地来看上述公开技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21560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486606所揭露的双向电连接器,其需要至少4排接触端子才可成型,有材料成本高的缺点,除此之外,因其绝缘舌板需加工埋设该4排接触端子,故技术难度高而较难量产实施,且其结构上有接触部连接的延伸部与不同电路延伸部交叉重叠和无缕空弹动延伸部缺点。另外,在其不同的态样中,其为一片金属板材冲压下料展开排列的一体式前后接触部、仅设有一排接脚的结构,此种结构必须二次加工反折后接触部。反折的后接触部和其连接的延伸部是和不同电路的延伸部交叉重叠。又,反折接触部受限一体式展开排列的结构,反折的后接触部会有长短不一致的限制,与另一接触部上下无法相对对齐。上述结构会有无法一次埋设加工、须采用组装方式的缺点。续究上述专利和专利申请,揭露双面电连接插头的上下二排接触端子的上下叠合抵接结构的特征,其绝缘舌板上下二面设有二排接触部却仅设有一排接脚,故需于绝缘舌板或绝缘基座设有上下二排接触部延伸搭接相同电路的电连接结构。再者,此延伸搭接相同电路的电连接结构,其为埋设加工该绝缘舌板或绝缘基座时、利用模具的上下顶针抵压该相同电路延伸搭接部来形成的,但因其仅靠模具的上下顶针抵压该相同电路的延伸搭接部,无法稳定确保电连接,除了潜存各种生产变量的隐患外,还可能有信号传导和接触阻抗不稳定的疑虑,且无法承受耐插拔,高温,老化,冷热冲击等各种电路传输的标准测试。又,其接触部连接的延伸部与不同电路的延伸部交叉重叠,恐有信号干扰的情形。又,其端子虽设有延伸部,但无镂空弹动的空间, 多次或长期使用下恐有弹性疲乏之虞。是以,上述缺失皆应要加以改善为佳。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周贤,未经蔡周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673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