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炉鼻子冷却的气体混合器和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507537.1 | 申请日: | 2016-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4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强晓彬;王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00 | 分类号: | C23C2/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信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1228 | 代理人: | 杨丹莉 |
地址: | 2019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鼻子 冷却 气体 混合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混合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炉鼻子作为镀锌退火线机组的核心设备,对产品的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为保证产品质量一般在炉鼻子上安装有测量入锌锅板温的板温计以及观察炉鼻子内锌渣情况的摄像头等设备,但由于锌锅上方温度较高,这些设备都需要通冷却介质(例如密封氮气)进行冷却,目前一般采用密封氮气对炉区高温设备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好,但氮气过多会影响炉鼻子内露点气氛。
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用于炉鼻子的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炉鼻子1设有板温计2以及摄像头3,P1、P2以及P3表示气体进气方向,气体用以冷却保护板温计2以及摄像头3。通入的气体会对锌锅4内的炉内气氛造成影响。
目前国内现有技术有使用密封氮气进行冷却,然而密封氮气虽然能够对炉内高温设备进行冷却,冷却效果较好,但氮气进入炉鼻子内会对炉内的气氛造成负面影响,造成露点偏低,容易产生锌灰等缺陷的产生。
现有技术中使用氢氮混合气体进行冷却,则氢氮混合气体经过减压后冷却效果不及密封氮气好,且在镀锌退火线机组停机时,退火炉处于600°保温状态,氢氮混合气体停送时,长时间在锌锅的高温下可能对炉鼻子内的精密设备(例如摄像头)造成损坏。
鉴于此,企业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手段,其能够使用氢氮混合气体夹杂少量氮气来进行冷却,在确保冷却效果的同时,不会对露点造成过多的影响,并且在氢氮混合气体停止进气的情况下,该装置仍能通入少量氮气对炉鼻子中的设备进行冷却,确保炉鼻子中的设备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炉鼻子冷却的气体混合器。其能够混合氢氮混合气体与氮气来进行冷却,同时在氢氮混合气体停止进气的情况下仍能通入少量氮气进行冷却。此外,通过对氢氮混合气腔体容积的调节可以改变混合后的混合气体量,易于调整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炉鼻子冷却的气体混合器,包括:
氮气腔体,其与氮气进气管连通;
氢氮混合气腔体,其与氢氮混合气进气管连通;
孔板,其设于所述氮气腔体与氢氮混合气腔体之间以将二者分隔开。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混合器可以混合氮气与氢氮混合气体。氮气从氮气进气管进入氮气腔体,氮气进气管在氮气进气方向的一端可以设有法兰,起到固定连接件的作用,氮气腔体与氮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氢氮混合气体从氢氮混合气进气管进入氢氮混合气腔体,氢氮混合气进气管在氢氮混合气体进入方向的一端也可以设有法兰,同样起到固定连接件的作用,氢氮混合气腔体与氢氮混合气进气管的另一端连通。孔板设于所述氮气腔体与氢氮混合气腔体之间以将二者分隔开。孔板上设有若干小孔,以便氮气与氢氮混合气体流通混合。
在本发明所述的气体混合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氢氮混合气进气管与氮气腔体可以是一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炉鼻子冷却的气体混合器可以是氢氮混合气体与氮气同时进气,也可以是氢氮混合气体停止进气的情况下仍能通入氮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混合器中,所述孔板与所述氢氮混合气腔体通过螺纹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以调节氢氮混合气腔体的轴向深度d。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述孔板与所述氢氮混合气腔体通过螺纹连接,可以是孔板外部螺纹与氢氮混合气腔体内部螺纹进行连接,以便于调节氢氮混合气腔体的轴向深度d,从而对氢氮混合气腔体的容积进行调节改变氢氮混合气体量,从而限定氢氮混合气体与氮气混合后的气体流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混合器中,氢氮混合气腔体的轴向深度d大于氮气腔体的轴向深度e,以便于增加氢氮混合气体与氮气混合后的气体量,方便调整氢氮混合气体与氮气混合后的气体在混合气体出气管的气体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混合器中,所述氢氮混合气进气管的通径面积大于所述孔板上各小孔的总通径面积,以便氢氮混合气体与氮气混合时,较多的氢氮混合气体量参与混合。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混合器中,氮气进气管的内径大于氢氮混合气进气管的内径。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氮气进气管内径大于氢氮混合气进气管的内径,使得氮气进气时经过孔板上小孔后带有一定压力将氢氮混合气进气管喷出的氢氮混合气体推向氢氮混合气腔体。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混合器中,所述氢氮混合气进气管呈L型,且其穿过所述氮气腔体和孔板而与所述氢氮混合气腔体连通。呈L型的氢氮混合气进气管起到对氢氮混合气体的导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未经宝钢新日铁汽车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5075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热风管道保温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零知识身份认证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