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422815.3 | 申请日: | 2016-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9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0 |
发明(设计)人: | 沈秋燕;邬幼萍;吴艳;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太湖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脊液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一种缓解脑出血方法,是脑肿瘤压迫所致颅内高压的急救手术。脑室引流的护理要点多,且对高度要求严格:
1引流管的开口需要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厘米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引流速度不易过快过多(伴有脑积水的病人快速引流出大量的脑脊液可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脑膜或颅骨内板之间出现负压,形成硬脑膜外血肿;有脑室肿瘤者,一侧脑室压力突然降低,引起脑室系统压力不平衡,可致肿瘤内出血;颅后窝占位病变者,突然降低压力可致小脑幕裂孔疝)
3引流量以每天不超过500毫升;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的为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天可略有血性;
5保持引流管通畅;
6严格的无菌操作。
现在临床上通常是将引流管用胶布以环形贴在床头板上,这样固定病人翻身容易抻拉管路,并且体位改变后引流管的高度也要重新调节,特别费时费力,病人体位限制多,护理工作繁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方便测量引流管开口高度,方便观察脑脊液性状及引流量,减轻护理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支撑杆、升降杆、底座、托盘、调节螺套、挂钩,支撑杆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顶端与升降杆底端通过调节螺套连接,所述的升降杆上设有刻度,升降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挂钩,支撑杆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托盘。
所述的支撑杆顶端径向均布若干凸起,凸起外壁设有与调节螺套相匹配的螺纹,凸起内壁直径小于升降杆外壁直径。
所述的底座设有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整体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利用调节螺套与支撑杆配合实现调整升降杆高度的目的,升降杆上设置刻度,护理人员无需随身携带皮尺等量具,可直观测量引流高度;固定在支撑杆外壁的托盘方便放置引流物品,方便护理人员使用。底座设置滑轮,可方便整体装置的移动。同时本装置设置在病床旁,不影响病人翻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图中:1-支撑杆 2-底座 3-升降杆 4-托盘 5-调节螺套 6-挂钩 7-引流瓶 8-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图2,一种脑脊液引流装置,包括支撑杆1、升降杆3、底座2、托盘4、调节螺套5、挂钩6,支撑杆1底端与底座2固定连接,顶端与升降杆3底端通过调节螺套5连接,所述的升降杆3上设有刻度,升降杆3顶端固定连接有挂钩6,引流瓶7钩挂在挂钩6上,支撑杆1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托盘4,方便放置引流物品。底座2设有滑轮方便本装置整体移动。
其中,支撑杆1顶端径向均布若干凸起8,凸起8外壁设有与调节螺套5相匹配的螺纹,凸起8内壁直径小于升降杆3外壁直径,凸起8与支撑杆1为一体式结构。调节时利用凸起8的材料张力,由调节螺套5收紧,凸起8内缩夹紧内部的升降杆3,实现固定升降杆3的目的。此种方式可将升降杆3固定在任意位置,方便精细调整升降杆3高度。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利用调节螺套5与支撑杆1配合实现调整升降杆3高度的目的,升降杆3上设置刻度,护理人员无需随身携带皮尺等量具,可直观测量引流高度;固定在支撑杆1外壁的托盘4方便放置引流物品,方便护理人员使用。底座2设置滑轮,可方便整体装置的移动。同时本装置设置在病床旁,不影响病人翻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太湖医院,未经无锡市太湖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4228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书展示架
- 下一篇:头面部手术多用途麻醉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