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紧凑型超宽带微带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357768.9 | 申请日: | 2016-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4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H01P1/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1053 湖北省襄樊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凑型 宽带 微带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低损耗微带滤波器,具体的说是一种紧凑型超宽带微带滤波器。
背景技术
超宽带通信系统中,超宽带滤波器对于滤除噪声和带外干扰信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超宽带滤波器的设计方法主要是基于多模谐振器技术和基于高低通滤波器级联技术两种方法。基于多模谐振器实现的超宽带滤波器结构紧凑,但是滤波器通带和阻带的性能不容易调节控制。通过高低通滤波器级联实现的超宽带滤波器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
最新的短路枝节线加载带通滤波器形成的超宽带滤波器具有工作带宽宽、结构简单的优点。通过增加短路枝节数目即可满足高选择性的需求,但是这种滤波器寄生通带距离工作频带较近,而且结构不够紧凑。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超宽带微带滤波器,具有结构紧凑、阻带抑制效果好和耗能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包括滤波器的金属表层和金属底层以及中间的介质层,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在金属表层上设置有左、右对称图案的金属线路,该金属线路包括一个左、右对称“工”型设置的多模传输线和终端开路的加载传输线;还包括两端“一”型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传输线和源端和负载端加载传输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超宽带滤波器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的结构是多模传输线与加载传输线的混合结构。由于采用这样一种总体结构的设置,所形成的的谐振单元构成了一个具有多个谐振模式的谐振单元,使用时,通过相应结构参数,如加载传输线的长度、输入源端和负载端加载传输线位置等的调整,可以实现超宽带的滤波器特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尺寸紧凑、回波损耗低、谐波抑制效果好的显著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频率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中:1、金属表层,2、介质层,3、金属底层,4、输入输出端口,5、源端和负载端加载传输线,6、多模传输线,7、加载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所示:由金属表层1和金属底层3以及中间的介质层2组合而成的滤波器,在金属表层1上设置有左、右对称图案的金属线路,该金属线路包括左、右对称的“工”型设置的多模传输线6和终端开路的加载传输线7;还包含源端和负载端加载传输线5和输入输出端口4。
图2所示:图中显示的是滤波器仿真设计的S参数。从S11曲线看出,有一个频率范围从3.1GHz到10.6GHz的通频带,通频带的回波损耗达到15dB以上,说明通频带内滤波器实现了良好的匹配特性。从S21曲线看出,阻带抑制水平达到20dB以上,具有较好地谐波抑制特性。
在具体实施中,通过设计和调节耦合多模传输线6长度和加载传输线7的长度来控制滤波器的谐振频率特性;通过控制源端和负载端加载传输线5的位置和与输入输出端口4的间距来调整能量耦合的强弱,最终达到图2所示的频率特性曲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文理学院,未经湖北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357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通带微带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电磁混合耦合微带滤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