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28780.X | 申请日: | 2016-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9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发明(设计)人: | 肖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王芸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是一种加热电缆。
背景技术
加热电缆主要是生活取暖,植物栽培,管道保温等用的电线电缆,加热电缆是采用单根或多根合金电热丝作为发热源、高纯度、高温、电熔结晶氧化镁作导热绝缘体,无缝连续不锈钢或铜管作为护套,采用特殊生产工艺制造而成,强腐蚀作用的场所可外加PE或低烟无卤的外套;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加热电缆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当一处的加热电缆布置过于密集的时候,容易出现热量大量聚集分散不开的情况,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无法满足温度均匀性要求高的使用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匀加热、充分散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情况出现的加热电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加热电缆,其包括:
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由绝缘材料构成;
加热回路导体,所述加热回路导体以圆周状设置有至少两层,至少一层加热回路导体与电源正极连接,至少一层加热回路导体与电源负极连接,相邻层的加热回路导体间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绝缘层;
护套层,所述护套层设置在最外层的所述加热回路导体外部;
流体腔,所述流体腔沿所述加热电缆轴向或和所述轴向平行的向设置,位于所述护套层内,用于流通能够导热的流体,所述流体腔被绝缘材料包裹。
本申请加入了流体腔,通过流体腔内的流体,使加热回路导体所产生的能量能够均匀地及时地传导开,实现均匀加热、充分散热,防止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情况出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最内层的所述加热回路导体内设置有绝缘管,所述流体腔为所述绝缘管的管腔,相比较于在中部的相邻的各层结构间设置流体腔,这种方式的工艺更简单,成本也更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回路导体设置有两层,一层为第一加热回路导体,另一层为第二加热回路导体,第二加热回路导体位于第一加热回路导体外,第一加热回路导体和第二加热回路导体在加热电缆端部短接形成回路,实现加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加热回路导体和所述护套层之间设置有电磁屏蔽层,所述电磁屏蔽层由电磁屏蔽材料构成,电磁屏蔽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磁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加热回路导体间设置有绝缘包带,电磁屏蔽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加热回路导体由沿加热电缆轴线圆周缠绕的电阻丝构成,结构更优化,方案更简易,降低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磁屏蔽层由金属丝编织而成,电磁屏蔽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电磁屏蔽层包括两层,一层由金属丝编织而成,另一层由金属箔构成,电磁屏蔽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流体为水、气或高温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绝缘管和绝缘层由氟塑料和/或硅橡胶构成,绝缘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均匀加热、充分散热、避免局部温度过高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电磁屏蔽层,2-绝缘包带,3-绝缘层,4-第一加热回路导体,5-绝缘管,6-第二加热回路导体,7-护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一种加热电缆,其包括:
绝缘层3,所述绝缘层3由绝缘材料构成;
加热回路导体,所述加热回路导体以圆周状设置有至少两层,至少一层加热回路导体与电源正极连接,至少一层加热回路导体与电源负极连接,相邻层的加热回路导体间设置有至少一层所述绝缘层3,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回路导体设置有两层,一层为第一加热回路导体4,另一层为第二加热回路导体6,第二加热回路导体6位于第一加热回路导体4外,所述加热回路导体由沿加热电缆轴线圆周缠绕的电阻丝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287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核LED智能照明控制实验箱
- 下一篇:一种室内吸顶AP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