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202023.5 | 申请日: | 2016-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3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炎明;张久长;周顺泽;刘建忠;危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邵化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F23J15/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4000***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锅炉 系统 料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又称下灰器)的防尘措施是在下灰管5的外部直接套一层布袋8,如图1所示。在与灰罐车对接时,布袋8无法做到密闭,灰尘泄漏现象十分严重。同时,灰罐车一个装料口在装料时,另一个装料口需同时打开排气,导致颗粒小的粉尘大量随排气气流扩散到周围空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灰尘泄漏的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包括电动伸缩节和吸尘气管,所述电动伸缩节安装在下灰管外,所述吸尘气管的一端从电动伸缩节的上方(手动插板阀的下部)插入电动伸缩节内,所述吸尘气管的另一端与锅炉输灰系统的静电除尘器的进口相连接。
其中,所述吸尘气管的插入深度为电动伸缩节的正常工程长度的60%-70%。
其中,所述吸尘气管有两个,两个吸尘气管以电动伸缩节的中心轴为对称轴对称分布。
其中,所述吸尘气管与静电除尘器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其中,所述电动伸缩节的本体外部为材质为涤纶针毡棉的笼套,内部骨架为分层的合金钢弹性圈,所述笼套缝制固定在合金钢弹性圈上且与合金钢弹性圈形成一个可上下伸缩活动的整体装置,所述笼套的最下部为一个十字型中心架,所述十字型中心架的几何中心焊有一个吊耳。
其中,还包括电动提升机(功率大约750W,单钩吊重100公斤以上即可),所述电动提升机通过钢丝绳及固定的若干个定滑轮和导管实现对电动伸缩节运动方向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下灰管外安装电动伸缩节,根据灰罐车自身装料高度的不同(灰罐车车身高矮各异),通过调节电动伸缩节的长度,自由控制下灰的高度,尽可能使下灰口与灰罐车进料口无缝对接,减少粉尘外溢。同时在下灰管内设置吸尘气管,并将吸尘气管与锅炉输灰系统的静电除尘器的进口相连接,从而可以利用锅炉引风机产生的微负压吸附住原本可能逃逸的颗粒小的粉尘,既无需增加除尘设备,又可以有效防止灰尘泄漏,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同时避免下料器周围环境发生粉尘污染,并且提高了锅炉引风机的利用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节能减排、防尘效果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电动伸缩节;2-吸尘气管;3-静电除尘器;4-储灰罐;5-下灰管;6-手动插板阀;7-压力调节阀;8-布袋;9-下灰口;10-笼套;11-合金钢弹性圈;12-十字型中心架;13-吊耳;14-电动提升机;15-钢丝绳;16-定滑轮;17-导管;18-手动升降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下灰管外安装电动伸缩节,在电动伸缩节上设置吸尘气管,并将吸尘气管与锅炉输灰系统的静电除尘器的进口相连接,从而利用锅炉引风机产生的微负压吸附住原本可能逃逸的颗粒小的粉尘。
请参照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锅炉输灰系统的下料器,包括电动伸缩节1和吸尘气管2,所述电动伸缩节1安装在下灰管5外,所述吸尘气管2的一端从电动伸缩节1的上方(手动插板阀6的下部)插入电动伸缩节1内,所述吸尘气管2的另一端与锅炉输灰系统的静电除尘器3的进口相连接。
工作时,下灰管5与储灰罐4的出口相连接,电动伸缩节1安装在下灰管5外,下灰管5与储灰罐4的连接处设置有手动插板阀6,吸尘气管2与锅炉输灰系统的静电除尘器3的进口相连接,从而可以利用锅炉引风机产生的微负压吸附住原本可能逃逸的颗粒小的粉尘。由于下灰管5外安装有电动伸缩节1,可以根据灰罐车自身装料高度的不同(灰罐车车身高矮各异),通过调节电动伸缩节1的长度,自由控制下灰的高度,尽可能使下灰口9与灰罐车进料口无缝对接,减少粉尘外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邵化化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邵化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2020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蒸汽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三面炉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