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盆栽植物用根部自动吸渗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73471.7 | 申请日: | 2016-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57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衍桥;吴帝;朱文立;张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衍桥 |
主分类号: | A01G27/06 | 分类号: | A01G27/06 |
代理公司: | 潍坊博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44 | 代理人: | 祝辽原 |
地址: | 21009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盆栽 植物 根部 自动 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盆栽植物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栽植物用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盆栽植物养殖领域,有些盆栽植物对栽培盆水量的要求很严格,过多或过少的水量都不利于其生长。最合适的水量,莫过于植物“想要”多少就能吸收到多少,但是将栽培盆的水量控制在合理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控制在上述“想要多少有多少”程度更是难上加难。目前,几乎所有盆栽植物的栽培盆底部都会留有小圆孔,以解决浇水过多时水量积蓄导致植物烂根的问题,但其只解决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即水量过多;问题的另一方面即水量过少,就无能为力了,提供一种适用于对需水量要求较为严格的植物的供水装置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自动供水效果好的盆栽植物用根部自动吸渗供水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盆栽植物用根部自动吸渗供水装置,包括栽培盆,所述栽培盆的盆底开设有漏孔,所述栽培盆的下方设有用于盛装液体的托盘,所述栽培盆内设有罩扣在所述漏孔上方的疏水罩,所述疏水罩穿设有若干条一体设置的吸水棉线,所述吸水棉线的下端穿过所述漏孔延伸至所述托盘内,所述吸水棉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栽培盆的中上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水棉线与所述疏水罩预置一体设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水棉线与所述疏水罩后置穿设连接。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疏水罩包括弧面设置的罩本体,所述罩本体的边缘与所述栽培盆的盆底紧密结合,所述罩本体上开设有若干用于穿设所述吸水棉线的疏水过线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盆栽植物用根部自动吸渗供水装置,包括栽培盆,所述栽培盆的盆底开设有漏孔,所述栽培盆的下方设有用于盛装液体的托盘,所述栽培盆内设有罩扣在所述漏孔上方的疏水罩,所述疏水罩穿设有若干条一体设置的吸水棉线,所述吸水棉线的下端穿过所述漏孔延伸至所述托盘内,所述吸水棉线的上端延伸至所述栽培盆的中上部。栽培植物时,将所述吸水棉线穿过疏水罩,所述吸水棉线的上部置于植物根部附近或直接与植物根部绑在一起,所述吸水棉线的下部穿过所述漏孔延伸置于所述托盘内。栽培完毕后,如需为植物浇水,可直接将水倒入所述托盘内,这样,若干条所述吸水棉线可自动将水自下往上吸入所述栽培盆中直达植物根部附近,直至所述栽培盆中泥土水量饱和。此后,任何时刻只要植物需要水分,所述吸水棉线都可自动吸水送入所述栽培盆内。所述吸水棉线上吸作用的大小可根据土壤的湿度及植物的需水量自动改变,而且所述托盘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植物生长所需养料,节省时间和劳动力。其次,本装置不是靠外部压力向土壤灌水,而是由土壤和根系的吸力主动吸水,它是有吸有灌,吸多灌多,吸少灌少,所述吸水棉线充满水时形成表面张力,使所述吸水棉线内部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所述吸水棉线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使得灌溉始终处于负压状态。再次,本装置的送水方式几乎不产生重力水,相较于传统方式灌溉,向下入渗的水不可避免有一部分多余的水要浪费掉的情况,有效减少灌溉水的损失。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广应用,自动供水效果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栽培盆;2-托盘;3-疏水罩;31-罩本体;32-疏水过线孔;4-吸水棉线;5-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衍桥,未经王衍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734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